能源行業信用狀況年度報告(2020)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2020年7月 目錄 一、簡述 (一)編制情況 (二)數據歸集情況 二、能源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 (一)全行業信用狀況 (二)分行業信用狀況 (三)派出機構轄區企業總體信用狀況 三、與2018年相比不良信用記錄
三、與2018年相比不良信用記錄呈下降趨勢
2019年,能源行業所產生的行政處罰、黑名單、合同違約等不良信用記錄與2018年相比下降趨勢明顯(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狀況見附表2)。
(一)行政處罰方面
能源行業市場主體行政處罰數量同比平均下降54.32%,其中,煤炭行業下降幅度最大,達56.24%;油氣行業其次,下降53.82%;電力行業下降52.9%。
從區域分布狀況來看,行政處罰記錄占全部行政處罰記錄比值較高的前五名為華北監管局、南方監管局、江蘇監管辦、東北監管局和山西監管辦等轄區。行政處罰記錄占全部行政處罰記錄比值較低的前五名為新疆監管辦、云南監管辦、福建監管辦、浙江監管辦和湖南監管辦等轄區。
從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來看,2019年全年作出行政處罰87條,較2018年下降8.2%,涉及持證企業38家(電力業務資質許可企業10家,承裝(修、試)電力設施企業28家),未持證企業48家。從主營業務上看,電力建設類行政處罰數量37條,發、輸、供電類企業18條,其他類32條。從處罰類型上看,與許可證相關的行政處罰有72條,其他處罰15條。從所有制上看,5家國有企業受到5條行政處罰,其余82條行政處罰全部來自民營企業。
(二)黑名單方面
能源行業市場主體黑名單數量降幅比行政處罰降幅小,其中,煤炭行業黑名單記錄幾乎與2018年持平;油氣行業下降幅度最大,下降27.88%;電力行業下降14.89%。
黑名單記錄占全部黑名單記錄比值較高的前五名為山西監管辦、貴州監管辦、華中監管局、東北監管局、河南監管辦等轄區。
黑名單記錄占全部黑名單比值較低的前五名為浙江監管辦、新疆監管辦、福建監管辦、江蘇監管辦、華東監管局等轄區。
(三)合同違約方面
能源行業市場主體所產生的合同違約數量降幅相對較大,其中,油氣行業、煤炭行業降幅均達到60%以上(煤炭行業下降62.92%,油氣行業下降69.19%),電力行業降幅達28.83%。
合同違約占全部合同違約比值較低的前五名為福建監管辦、浙江監管辦、甘肅監管辦、新疆監管辦、云南監管辦等轄區。合同違約占全部合同違約比值較高的前五名為東北監管局、華北監管局、華中監管局、河南監管辦、山西監管辦等轄區。
四、需重點關注的方面
本報告顯示,不良信用記錄多集中在電力建設類、煤炭生產類、煤礦建設類、油氣銷售類企業;行政處罰需重點關注環保和安全方面,黑名單需重點關注電力行業的失信被執行人記錄、煤炭行業和油氣行業的市場經營類記錄;合同違約需重點關注其他類經濟糾紛。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在優級企業記錄和不良信用記錄中數量都較多,需進行分級分類監管,對信用良好的企業采取守信激勵措施,對不良信用記錄較多的企業加強失信懲戒,對黑名單企業實施聯合懲戒。
(一)電力行業
1.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差異較大
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區,不良信用記錄也較多。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湖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數量占該區域電力企業總數的比值較高。黑龍江省、江西省、河南省、貴州省、安徽省,黑名單數量占該區域電力企業總數的比值較高。北京市、江蘇省、吉林省、河南省、貴州省發生合同違約數量占該區域電力企業總數的比值較高(見表1)。全國電力企業平均產生0.19條不良信用記錄(不良信用記錄總數/電力企業總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前五名分別是黑龍江省(0.35條)、北京市(0.34條)、江蘇省(0.33條)、河南省(0.28條)、江西省(0.28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前五名分別是西藏自治區(0.03條)、海南省(0.06條)、云南省(0.08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0.1條)、陜西省(0.11條)。從電力行業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占比情況看,北京市、江蘇省、河南省和貴州省三項排名中,均同時有兩項排名居于前五(見表1)。
表1 電力行業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占比情況
2.行政處罰、黑名單和合同違約主要集中于電力建設類企業
電力建設類企業占電力行業所有企業的54.69%,行政處罰中來自電力建設類企業的占82%,黑名單中來自電力建設類企業的占64.50%,合同違約中來自電力建設類企業的占74.55%。
3.行政處罰其他類占比最大,黑名單主要是失信被執行人最多,合同違約信息主要涉及其他類
電力企業行政處罰其他類處罰占比最大,主要涉及交通部門的處罰,占電力所有行政處罰的54.59%,其次是環保類(21.32%)、安全類(16.35%)和市場類(7.74%)。黑名單主要是失信被執行人占比最大,達到79.44%。合同違約主要涉及其他類,如拖欠賬款、勞務糾紛等,即企業因經濟糾紛、勞務糾紛被告且敗訴的情況居多。
4.輿情信息涉及安全、環保類較多
從環保輿情趨勢看,全年整體呈下降趨勢。從安全生產輿情看,全年呈現出先升后降趨勢。夏季是生產生活用電高峰期,同時伴隨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增多,電力安全隱患加大,第三季度失信輿情數量達到峰值,多起較大安全事故引發輿論關注。
(二)煤炭行業
1.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差異較大
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區,不良信用信息也較多。浙江省、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黑龍江省行政處罰數量占該區域煤炭企業總數的比值較高。貴州省、海南省、天津市、湖北省、北京市黑名單數量占該區域煤炭企業總數的比值較高。北京市、黑龍江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北省合同違約數量占該區域煤炭企業總數的比值較高(見表2)。全國煤炭企業平均產生0.49條記錄(不良信用記錄總數/煤炭企業總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前五名分別是北京市(1.25條)、浙江省(0.8條)、貴州省(0.77條)、黑龍江省(0.73條)、湖北省(0.71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前五名分別是上海市(0條)、廣東省(0.09條)、青海省(0.13條)、寧夏回族自治區(0.24條)、陜西省(0.27條)。從煤炭行業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占比情況看,北京市、河北省和黑龍江省三項排名中,均同時有兩項排名居于前五(見表2)。
表2 煤炭行業不良信用記錄區域分布占比情況
2.行政處罰和黑名單記錄集中于煤炭生產類企業,合同違約集中在煤礦建設類企業
煤炭生產類企業行政處罰和黑名單記錄占比均達到70%。煤礦建設類企業合同違約記錄占比達到55%。
3.行政處罰環保、市場類占比最高,黑名單多數為異常經營記錄,合同違約中其他類占比最高
煤炭企業行政處罰環保類占比42.77%、市場類占比21.19%。黑名單多數為市場類異常經營記錄,占比68.63%。合同違約中其他類占比最高,占99%,即企業因經濟糾紛、勞務糾紛被告且敗訴的情況居多,能源業務、施工安全、施工違規、環保類違約均沒有失信黑名單紀錄。
4.輿情信息主要涉及環保、安全類
輿情中環境保護類和安全生產類占比較大。環境保護類失信輿情數量第二季度急劇增加,達到頂峰,第三、四季度緩慢回落。安全生產類失信輿情數量呈周期波動趨勢,第二、四季度相對第一、三季度數量處于較高水平。
作者: 來源:國家能源局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