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昨日,北京市發改委、財政局、住建委聯合印發通知,擬在全市范圍實施六大陽光工程推動光伏發電應用,為此將提供強力的補貼支持,其中度電補貼最高可達0.4元補五年,以實現到2022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10%以上的目標?梢灶A見,如此強力的政策激勵,必將推動光伏發電在北京市范圍內形成新一輪應用高潮。
豁然開朗:通過編制BIPV標準,可以有效地填平那道鴻溝
2018年,福建一家幕墻企業提出編制光伏幕墻標準,我們對他們講,2012年就有企業向住建部申報編制光伏幕墻標準,結果沒有編出來,原因可能是標準管理部門認為,光伏幕墻并沒有改變幕墻的結構和性能,只是增加了發電功能,既然已經發布了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那么與幕墻技術規范配合使用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編寫重復性的內容。
2019年,該企業繼續提出要編制光伏幕墻標準,他們認為,依據現有的玻璃幕墻技術規范和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并不能有效的在實際中應用。我們尊重了他們的意見,同意這個標準立項。
在立項征求專家意見時,有專家問,你們這個標準打算怎么編呀?編什么內容呢?
當時,我們確實也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編制思路。對于專家提出的問題,我也陷入了為難的境地。一天早晨,忽然有一句話在我腦海中蹦了出來,它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標準不是寫出來的,是研究出來的!
于是,我就和主編單位商量,我們先不急于確立標準結構,先把光伏應用在幕墻上究竟存在什么問題搞清楚再說。
主編單位同意了我的想法,我便著手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發給所有的參編單位。意見反饋還比較高,特別是幕墻企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意見回收以后,我進行了統計分析,把光伏適應或不適應幕墻的問題排了個隊,基本上看清了哪些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形成了“標準編制大綱”。根據編制大綱,我們成立了3個課題組,分別研究相應的問題。
第1組的研究課題是“光伏幕墻構件開發試驗研究”,主要研究構件尺寸、力學性能、光學性能、熱工性能、聲學性能、安裝要求;
第2組的研究課題是“光伏幕墻布線開發試驗研究”,主要研究布線類型、基本構造、金屬線槽構件、框支承構件;
第3組的研究課題是“光伏幕墻電氣適應性研究”,主要研究保障安全(包括特低電壓、繼電保護、電擊防護)和供電可靠(包括光伏組件、逆變器、發電效率等)。
雖然課題組成立了,研究課題也明確了,但承擔課題研發的企業仍然感到無從下手,工作效率不顯著,什么原因呢?
經過了解發現,一是他們對課題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二是他們在單位都有很多工作,不可能用全部時間做這件事。
怎么辦呢?這個時候正是疫情期間,也不能集中開會,我們就在“騰訊會議”召開線上會議,一共開了6次,讓幕墻企業的人和組件企業的人展開討論,我們還把幕墻標準中的相關規定整理出來,供組件企業了解,讓他們按要求去開發樣品。
為了節省企業研發人員的時間,我們還為每個組都設計了表格,通過填表方式,指導他們取得試驗數據。
比如說構件尺寸,建筑師在設計時要表達理念,理念通過造型來表現,幕墻是建筑的外表皮,不僅要追求審美效果,還要滿足建筑或室內的功能要求,幕墻的分格尺寸就會有許多變化。
作者:章放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