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光伏人來說,2018年的兒童節是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突如其來的消息在行業里引發了一場大地震,晃得很多人找不到北,不到半年時間里,20多家相關上市公司的50多位高管陸續離職或跳槽。2018年6月1日,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大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除了常規的降低補貼標準之外,讓人
對所有光伏人來說,2018年的兒童節是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突如其來的消息在行業里引發了一場大地震,晃得很多人找不到北,不到半年時間里,20多家相關上市公司的50多位高管陸續離職或跳槽。
2018年6月1日,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大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除了常規的降低補貼標準之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補貼規模被嚴格限制,市場一片嘩然。
資本市場立刻感到苗頭不對,龍頭公司連續跌停,股價慘不忍睹,有些企業入不敷出,不得不斷臂求生,變賣資產。隨后,由于需求暴跌,停工停產、破產倒閉、欠薪討債等新聞漸次傳來。
高歌猛進的光伏行業突然被人扼住喉嚨,讓從業者一時難以喘息,很多小公司沒有挺住,從此銷聲匿跡,也有一些人被迫轉行,遠離了他們眼中的朝陽產業,但是對于那些已經挺到現在的人來說,至暗時刻已經過去,高光時刻正在到來。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今年公布的報告,2010-2019年間,全球太陽能累計裝機量從40GW增長至580GW。目前,大規模太陽能度電成本(LCOE)為0.068美元/kWh,較2010年的下降了82%,平價上網時代近在咫尺,中國作為全球光伏最大的生產國和應用國,無疑將會受益。
2020年被稱為“黑天鵝之年”,海外疫情反復無常,資本市場風云激蕩,然而經過多輪洗牌的國內光伏行業卻能刀尖起舞,隆基和通威兩大龍頭在不到半年時間之內股價翻番,其中隆基的市值已經達到2500億元左右,是兩年前的6倍,光伏產業“斷奶”兩年之后似乎又重新駛回了當年的快車道。
在光伏產業邁向平價上網時代的過程中,兩年不算長,而其中531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2018年5月之前,整個行業猶如一輛疾速行駛的列車。2017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達到歷史新高的53.06GW,不僅全球第一,而且同比增長高達53.6%,相當于2014和2015兩年的總和。
與此同時,產能過剩以及電網消納等問題逐漸隱現,尤其是越來越大的補貼缺口成為一顆定時炸彈,根據官方數據,截至到2017年年底,光伏累計補貼的缺口達455億元。最終,這些問題被一紙公文所引爆。
根據531新政,能夠享受補貼的分布式項目從不限制建設規模收緊為全年10GW,但是考慮到2018年5月底國內實際新增分布式項目已經接近10GW,因此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國內預計可以新增的分布式項目所剩無多,導致市場前景瞬間黯淡,從業者的信心也一落千丈。
這種悲觀的情緒瞬間蔓延到了資本市場。2018年6月前三天,隆基和通威兩大龍頭公司股價跌去約三成。截止到2018年10月初,66家在滬深、港股和美股上市的光伏企業市值蒸發超過2400億元。
于是,531成了一道分界線,完美地切割出兩張截然不同的畫面。上半年,因為需求旺盛,人人干勁十足,加班,裝機、囤貨、簽單,從業者不是在工廠就是在項目現場。到了下半年,由于需求銳減,產品線價格暴跌,庫存積壓,工廠停工,項目中止,整個行業人心惶惶。
由于文件是突然頒發快速執行,所有人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此也招來一篇罵聲。6月4日,11名光伏大佬聯名致信新華社,直言“大家覺得天要塌下來”,“希望變革不要太激烈,怕行業承受不了”,并且給出一系列建議,包括給予已經開工的項目一定的緩沖期。
在當年9月份舉行的一個活動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指出,531在行業內引發了一場“嚴重車禍”,使得蓬勃發展的產業一時間出現“重大的人為系統性風險”,產業價格嚴重受挫,許多廠家被迫停工停產,各類供應商討債、訴訟官司、員工討薪、上訪事件密集發生。
他以汽車行業為例,“假如去年全國產銷了3000萬輛汽車,今年5月31日有關部門認為汽車行業太熱,道路擁擠太嚴重,所以決定將產銷量控制到1500萬輛,而且時間已經過半,可以想象,對這個產業意味著什么?”
和新能源汽車一樣,光伏也是支撐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新興行業之一,所以在很長時間里都是依靠政策和補貼所驅動,補貼的多寡直接決定下游的需求,即所謂裝機量。
2011年-2013年,國內光伏企業受到歐美國家“雙反”政策(反傾銷和反補貼)的劇烈沖擊而命懸一線,為了保留火種,國家決定出手救市,最直接的就是給予補貼,拉動內需。
2013年,發改委發布文件,第一次正式明確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標準,隨后,國家能源局跟進,陸續發布集中式電站三類地區的標桿電價,不僅點燃了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同時也讓社會資本瘋狂涌入,開啟了中國光伏行業的高增長階段。
2013至2017年正是發展最快的階段,短短四年時間,中國光伏領域的注冊公司從不到8000家飆升到7.4萬家,平均每年增加1.6萬家,行業內充斥著一股“大干快上”的浮夸風。
然而,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后實際上暴露出比較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是補貼的窟窿不斷擴大,財政力有不逮,另一方面是擴張速度過快產生了諸如騙補、盲目擴張、高負債以及產品以次充好等行業亂象。
此外,長期補貼也滋生出了惰性。一些公司不愿意將利潤用于技術研發和提升管理能力上,而是通過低價競爭來干擾市場的正常秩序,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時有發生。
于是,那些在天晴的時候光顧著曬太陽,而沒有修屋頂的公司則成為最早受到政策沖擊的對象,出現了嚴重的“戒斷反應”,比如振發新能源、青島奧博、旭陽雷迪、南京中電等光伏企業陸續被爆出欠薪或破產,531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補貼一方面是催化劑,加速了整個產業的壯大,同時也是一劑退燒藥,當行業出現一些令人不安的亂象時,適時適當的調整有利于加速落后產能的被動出清,531之后,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布局不科學、負債累累以及不擅經營的公司被淘汰出局,行業資源逐漸向龍頭企業靠攏。
531出臺之后引發的直接結果是光伏各條產品線價格劇烈跳水,比如硅料價格下降44%,硅片價格下降43%,電池片價格下降36%,組件價格下跌27%,為了爭取盡可能多的訂單和市場份額,降價在所難免。
從6月開始,兩大單晶硅龍頭公司隆基和中環股份多次宣布降價,幅度之大極為罕見,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龍頭公司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不得已而為之,但與此同時也給很多中小玩家造成了明顯的壓力,行業分化愈發明顯。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18年,行業硅片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約為40-80%,組件企業產能利用率約為30-75%,而作為行業龍頭的隆基,硅片和組件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1%和93%,通威股份的產能利用率甚至超過100%。
光伏行業屬于半導體行業,遵循一定的摩爾定律,成本會隨著時間有所降低,而531的出現更是加速了技術進步。
2018年,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531新政”出臺之后,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光伏領域內成熟技術將在較短時間內投入市場,部分企業可能受限于盈利規模而暫時放緩研發,而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可以趁機擴大技術優勢。
2018年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組織了12家光伏企業召開光伏發電價格政策座談會,確認2019年仍然會有補貼,這一消息也刺激了資本市場,光伏板塊逐漸爬出低谷。
恰好這時候,海外也傳來了好消息。
作者:羅松松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