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遼寧省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任務措施》的通知,明確要求因地制宜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優先發展風電、光伏、核電,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風電光伏裝機力爭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新增核電裝機224萬千瓦。到203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50
(三)完善“散亂污”企業分類整改措施。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分類分批次采取依法關停取締、整合搬遷、整改提升等措施,依法依規加大查處力度,防止“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和異地轉移。開展“散亂污”企業關停整治后處理,對政府依法關閉的企業,加強責令注銷、變更登記等監管。繼續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堅持全覆蓋提升排污許可證質量。依法懲處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不落實環境管理要求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曝光力度。加強工業生產過程中危險廢物管理,繼續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飞a企業搬遷改造。(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種養殖業綠色發展進程。開展有機農產品認證,提高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和續展率,不斷優化農產品總體結構。在中藥材主產區,建設一批五味子、龍膽草、細辛和林下山參等道地中藥材良種繁育和規范化種植基地,實現中藥資源綠色可持續發展。強化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管理,加強綠色食品企業和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對接。積極推行種養結合,發揮稻漁共生耦合作用,推廣稻田養蟹、養魚、養蝦等模式,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循環發展。充分利用淺海灘涂資源發展重點優勢特色種類生態養殖,發揮貝類養殖的碳匯功能。加強綠色食品標志市場監察,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實施農藥、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農業資源優勢推進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發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帶動作用。聚焦強鏈、延鏈、補鏈,推進上中下、工農服、產供銷“三位一體”互嵌式發展,打造生產標準化和規模化、加工精深化和智能化、服務多樣化和網絡化、產業集聚化和數字化、產品特色化和品牌化等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構建以種養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重點、商貿流通服務為保障的全產業鏈條,著力發展糧油產業鏈、壯大畜禽產業鏈、優化飼料產業鏈、延伸果蔬產業鏈、做精水產產業鏈,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現重點服務行業綠色升級。遴選綠色數據中心,推廣一批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以汽修、裝修裝飾等行業為重點,將全面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和政府綠色采購清單。組織開展油漆、涂料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強監督抽查后處理。通過數字健康工程促進醫療行業綠色發展,探索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全場景、全過程系統運用,全面開展“影像云”、智能預約就診、智能導醫、電子支付結算等數字健康服務。優化和放大資源要素利用率,倡導酒店、餐飲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減少公共機構、大中型企業以及醫療衛生行業等耗材使用并實施無紙化替代方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機關事務局、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補齊綠色環保產業短板。推廣非電行業煙氣超低排放、有機廢氣治理以及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等技術與裝備,鼓勵研發推廣污水處理回用、土壤治理修復、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與新型裝備。引導大型節能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建設環保裝備產業園區和環保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園區聘請“環保管家”“能源管家”,推廣節能環保服務。到2025年,環保技術裝備供給能力大幅增長,環保服務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發揮境外經貿合作區優勢,加快印尼鎳鐵綜合產業園、印度特變電工綠色能源產業園、柬埔寨西哈努克遼沈工業園等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作者: 來源:遼寧省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