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下稱《報告》),預計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2025年,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利用等非電利用
6月24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下稱《報告》),預計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2025年,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利用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
《報告》表示,將大力推進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規模化開發條件的地區,加強源端“多能互補”研究,著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和外送能力,重點建設新疆、黃河上游、河西走廊、黃河幾字彎、冀北、松遼、黃河下游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依托既有和新增跨省區輸電通道,持續推進陸上風電光伏重大基地開發建設。依托“西南”地區水電調節能力和送出通道,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一體化開發,完善水風光綜合基地的資源開發、市場交易和調度運行機制,推進川滇黔桂、藏東南水風光綜合基地開發建設。
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模式也至關重要。《報告》提出,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分布式開發,推進“光伏+”綜合利用行動。鼓勵風電分散式開發,創新風電投資建設模式和土地利用機制,大力推進鄉村風電開發。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加快發展生物天然氣,大力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積極推進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全面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有序推動地熱能發電發展。促進新能源與新興技術、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新領域、新場景。
《報告》還提出,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存儲調節設施,強化多元化智能化電網基礎設施支撐,提升新型電力系統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適應能力。加強可再生能源發電終端直接利用,擴大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非電利用規模,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利用,促進鄉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多措并舉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寫,按年度發布,至今已經連續發布6年。《報告》分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地熱能、新型儲能、氫能等部分,對可再生能源行業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整理、綜合歸納和研究分析。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