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當前,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與烏克蘭危機對現有的全球能源格局構成影響深遠的疊加沖擊,加快了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利益調整、力量消長與分化組合。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快速擴張和石油需求峰值時代即將來臨,將弱化化石能源的政
第四,俄羅斯能源利益受損最大,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份額會顯著下降,而美國受益最大,攫取了歐洲能源地緣政治的主導權。
俄羅斯的能源利益受損最大,體現在:
一是隨著歐洲能源進口禁令生效日期的逐步臨近,俄羅斯將喪失一半以上的能源出口市場和收入;
二是受美西方制裁的威脅、基礎設施的限制和進口渠道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印度等亞洲發展中國家增加對俄羅斯的能源進口空間有限。例如,中國、印度至多可自俄羅斯分別增加50萬桶/天、100萬桶/天的石油進口,僅能彌補其35%左右的石油出口損失;
三是俄羅斯能源價格相對于國際能源基準價格有大幅的價格折扣,盡管當前能源價格高漲使得俄羅斯能源出口收入可能比烏克蘭危機前更高,以至于價格折扣的凈損失較小,但如果七國集團能成功地限制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價格,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收入會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是最大的能源獲益國。體現在:
一是借助烏克蘭危機徹底地將俄羅斯排擠出歐洲能源市場,獲取了歐洲能源地緣政治的控制權和主導權。在低成本的俄羅斯油氣被排擠出局的情形下,高成本的美國頁巖油氣將迅速占領歐洲市場,并成為歐洲所謂可靠的能源供應者,歐洲對美國能源的依賴將顯著提高。
二是提升美國能源基準價格的話語權。在國際油氣市場,歐洲、美國的基準價格的市場影響力基本上在伯仲之間、分庭抗禮,如原油期貨市場的英國布倫特價格、美國WTI價格,天然氣市場的荷蘭TTF價格、美國的亨利中心價格等。在歐洲大量進口美國油氣資源的情形下,雙方貿易勢必會以美國的WTI、亨利中心價格來計價,這就為美國擴大其油氣基準價格的影響力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全球能源新格局對中國能源供應安全的影響
第一,能源進口成本增加,能源供應安全風險加大。
中國能源稟賦的基本特征是富煤、貧油和少氣,化石能源對外依存度達20%,其中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對外依存度分別約為73%、43%和10%。當前,碳中和引發的化石能源投資低迷與烏克蘭危機導致的俄羅斯能源產品退出美西方市場,導致國際化石能源價格高位震蕩,顯著增加了中國的能源進口成本。
按照110美元/桶的石油價格估算,中國目前每天的原油進口成本便超過12億美元,一年的原油進口成本高達4400億美元左右。而且,在全球能源市場特別是液化天然氣市場供應緊張的條件下,中國采購能源的難度會顯著上升。例如,美國油氣企業在全力增加對歐洲能源供應的情形下,其開拓中國市場的意愿會明顯下降。
第二,中美在碳減排、可再生能源產業鏈領域的競爭博弈加劇,中國履行碳減排承諾的約束和壓力加大。
拜登能源政策試圖通過應對氣候變化來振興美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為中產階級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并將清潔能源技術出口至全球,以確立美國的清潔能源超級大國地位,實現“清潔能源統治”。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和可再生能源投資國,中國是拜登能源政策的主要打壓對象。體現在:
一是提高碳排放標準,削弱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二是在清潔技術領域與中國進行激烈競爭甚至脫鉤。美國政府要求各國特別是中國承擔碳排放的全部成本,推動監督全球主要國家提高氣候目標的承諾以及承諾的透明度和可執行性。
拜登重視與盟國聯手,迫使中國作出更為嚴格的碳減排承諾,并將氣候承諾與貿易掛鉤。若中國未能履行氣候和環境義務,美國及其盟國可能對中國出口的碳密集型商品征收碳調整費或實施配額管理。預計未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會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常性質疑和嚴格監督。
同時,美國政府忌憚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上的競爭優勢,試圖強化與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競爭。拜登認為,特朗普能源政策導致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停滯,其投資規模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造成美國在未來清潔能源技術競賽中落后,流失高薪就業機會。為在清潔能源技術競爭中占據優勢,拜登政府在大力增加研發投資的同時,延續特朗普政府實行的與中國科技脫鉤政策。這將明顯加大中國清潔能源企業的競爭壓力。
第三,美西方有可能升級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中俄能源貿易面臨二級制裁風險。
隨著歐洲油氣進口渠道多元化的推進和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度的逐步下降,不排除美西方在油氣市場供應改善的情形下會升級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甚至將制裁對象擴大至二級制裁。顯然,中國巨大的需求市場對于俄羅斯實現能源出口基本穩定至關重要,是俄羅斯能否維系國內經濟穩定的一個關鍵因素。
美西方國家深知,中俄能源貿易合作的密切程度,直接關系其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成敗。美國公開威脅中國不要給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否則會面臨“后果”。美國一小撮反華議員甚至提出“遏制中俄合謀法”,揚言阻止中國金融機構使用SWIFT以外的金融通信系統與俄羅斯進行交易,否則將面臨制裁,如凍結或終止與中國金融機構有關的任何美國賬戶,或阻止這些機構使用在美資產。不過,考慮到俄羅斯的能源、軍事地位,美西方無力對俄羅斯實施類似于針對伊朗的石油出口清零政策。
對策建議
第一,高度重視能源供應安全,加大優質煤炭的增產力度,縮減液化天然氣采購規模,調控成品油出口,并繼續鼓勵海外油氣投資。在當前全球能源供應不確定性風險高、價格大幅震蕩特別是液化天然氣價格過高的非常時期,中國的首要任務應是維護國內能源供應穩定,適當降低碳排放要求。在國內油氣增儲上產空間有限的情形下,中國應充分發揮煤炭的兜底保障功能,增加國內煤炭產量,降低對外能源依賴度。
鑒于目前液化天然氣價格處于異常高位,中國能源企業應縮減購買規模或推遲簽署新的采購合約。適當管控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出口,保障國內石油產品供應。同時,在全球油氣行業投資低迷的環境下,應繼續鼓勵中資企業投資海外上游油氣資產。這既有助于滿足中國龐大的油氣需求,也能獲得較為有利的市場交易價格。
作者:王永中 來源:學術前沿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