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碳中和創新論壇首屆研討會暨博智宏觀論壇月度例會線上線下同步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致辭并做主旨演講。劉世錦認為,中國能源和經濟綠色轉型應該走一條“增量優先、以新代舊、激勵創新、市場驅動”的轉型之路,應當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三
第三個支柱是加快碳核算、碳賬戶為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制度建設。不論是推進增長型碳匯市場建設,還是完善減排責任體系,前提是有要一個合格的碳核算基礎,而這恰恰是目前的一大短板。在碳核算的起步階段,可以采取的從上而下的方法,先把基本情況摸清楚。同時要普遍建立碳賬戶,包括企業和其他機構的碳賬戶,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個人碳賬戶。在企業中推廣ESG評估,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中形成穩定規范的ESG評估的披露制度。把更多的融資活動納入綠色金融軌道,借助增長型碳匯開發多種類型的金融產品,進而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
有些同志說三支柱體系很復雜,技術含量很高。增長型碳匯怎么確認,國內外有標準,如果不合規的話可能就是假的;另外,減排責任體系怎么落實到各個主體,還有很多交易是合約關系。剛才特別強調數字技術和綠色發展的關系,特別是區塊鏈技術解決這些問題潛力很大,已有成功案例。三個支柱不一定是建一個實體市場、弄一個場地,可以做出一個數據體系,這三個打包成一個東西。所謂市場交易,在線上就可以了。由于技術上的這些特點,三支柱體系起步階段可以在有些地方,比如一個省甚至是一個市通過建立一套數字體系來做。
促進綠色創新,既有技術創新,也有制度政策創新,仍然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試驗有效結合,要講摸著石頭過河。有人會說,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多年了,還有這個必要嗎?
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不同的時期要解決不同的問題,要過不同的河流。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面對的是農村聯產承包制能不能搞、經濟特區能不能辦這樣的問題,現在面臨的是綠色轉型,特別是現在講的“雙碳”目標到底怎么實現,廣義上來講高質量發展怎么來實現,仍會面對大量未知和不確定的因素,仍要鼓勵探索和試錯。在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還是要鼓勵地方、基層、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短期內看不準、有爭議的做法和政策,可以在地方、基層先行先試,通過試錯找到對的辦法,總結提高后再大范圍推廣。
作者: 來源: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admin
太陽能發電網|www.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