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挪威可再生能源投資商Magnora公司和加拿大阿爾伯塔投資管理公司分別宣布進軍英國電池儲能市場。儲能是解決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系統波動性、間歇性問題的有效技術。隨著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儲能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未來10年全球儲能市場有望強勁增長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是全球應
日前,挪威可再生能源投資商Magnora公司和加拿大阿爾伯塔投資管理公司分別宣布進軍英國電池儲能市場。儲能是解決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系統波動性、間歇性問題的有效技術。隨著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儲能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未來10年全球儲能市場有望強勁增長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途徑之一。相比于傳統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普遍存在間歇性、波動性等問題,需要依靠儲能技術來進行調節,發展儲能成為各國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撐。
近年來,隨著各國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全球儲能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局面,由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統計,2021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18.3吉瓦,同比增長185%。其中,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規模最大,首次突破10吉瓦,達到10.2吉瓦,是2020年的2.2倍。
與此同時,全球儲能技術也迎來飛速發展。新型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最快,目前所占市場份額最大;全釩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已具備大規模產業化條件;鈉離子電池、鉛碳電池、鋅基液流電池等也已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
隨著電池組成本繼續下降、可再生能源滲透率不斷提高,以及對儲能等靈活性資源的需求增加,未來10年全球儲能市場有望強勁增長。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預計,從2022年到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將以30%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2030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容量將達到58吉瓦,是2021年創紀錄值(10吉瓦)的近6倍。該機構表示,盡管供應鏈限制在短期內抑制了儲能部署,但更多市場開始將電池用于大容量應用領域,如輔助服務和削峰填谷等。
中國將持續主導亞太儲能市場發展
美國、中國引領全球儲能市場的發展。CNESA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兩國新增儲能裝機容量分別占全球的34%和24%。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2022—2030年,美國和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儲能市場。
當前,美國是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儲能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指出,美國政府從配置目標、財政支持、技術研發等方面出臺政策鼓勵儲能項目的研發、示范與應用,其中投資稅收抵免(ICT)政策激勵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美國儲能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清晰的技術路線和有效的商業模式,市場化機制成熟,經濟性快速提高。伍德麥肯茲7月28日發布的《全球儲能展望》表示,未來10年美國仍將是儲能市場的領導者,到2031年美國將成為年均部署27吉瓦儲能系統的儲能市場。
在中國,儲能政策和市場環境是促進儲能產業發展的關鍵。近一年多來,從國家到地方各層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儲能利好政策。例如,今年3月2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當前,國內大規模儲能項目陸續啟動,儲能技術進步迅猛。同時,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和峰谷電價套利是當前中國電化學儲能最主要的收益渠道,儲能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伍德麥肯茲表示,受到《“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推動,中國將持續主導亞太儲能市場,預計到2031年需求將超過400吉瓦時。
歐洲是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儲能市場。盡管《全球儲能展望》顯示,由于該地區電網規模市場難以穩定、需求滯后,預計到2031年其儲能需求僅為159吉瓦時,但由于歐盟REPowerEU計劃將推動歐盟可再生能源供應占比增加,預計歐盟儲能市場也將受到進一步推動。
探索商業模式保障儲能安全
在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外儲能安全事故也在不斷發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日,今年全球共發生17起儲能安全事故,大多數是鋰離子電池儲能事故,引起了社會對儲能安全的關切。儲能安全問題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
“儲能產業在面對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在6月底2022年中國(山東)儲能應用安全與技術研討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強調,“首先就是應用安全方面,要樹立儲能產業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安全意識,強化標準規范引領和安全保障作用,加快制定新型儲能安全相關標準,規范行業管理,強化安全風險防范。”
隨著儲能市場的商業前景越來越好,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進入儲能領域,這些新的市場參與者推動了對創新商業模式的需求,比如創新的“儲能即服務”模式。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陳海生近日表示,盡管目前各地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已建儲能項目大多還未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模式,能夠獲得調峰、調頻以及容量補償等多重收益的市場機制細則尚為空白。
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美國儲能產業已具備規模化和經濟效應,其發展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表明,在美國電力市場中,新型儲能主要通過提供調頻輔助服務獲得收益。
美國較為完善的電力市場機制,為儲能參與市場競爭獲得經濟收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7年以來,美國已發布多項法案確定儲能參與容量、能量及輔助服務市場的準入身份。
作者:李小松 來源:中國石油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