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資金追捧的光伏賽道,連日里上下游公司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勢。
1月10日,受光伏組件企業排產有望進一步上調消息影響,A股光伏概念股持續拉升,億晶光電、北玻股份、宇晶股份漲停,東方日升、嘉寓股份、天合光能等股拉升上漲。
相比之下,上游的硅料企業如通威股份,股價一路跌跌不休,半年內股價已經從63元跌至1月1
二、隆基綠能是否被錯殺?
業務利潤大頭來自硅片的隆基綠能,在這輪降價消息的沖擊下股價下跌了不少,去年11月以來更是加速下探,去年11月初至今兩個月時間已跌接近15%。
然而,隆基綠能貌似對硅料硅片價格下跌似乎并不擔心。隆基綠能公告表示,光伏本質是度電價格降低,所以硅片價格下降對整個行業做大是個利好。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硅料價格上漲,市場擔心硅料漲價對于行業需求的抑制,之前股價也反映出來對需求不強的預期,現在硅料降價對下游需求是個利好,需求會帶來整個行業利潤的增長;另一方面,硅片端價格下降,公司可以用硅片做下游的電池和組件,從而保留利潤。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在本輪調整中,隆基綠能的抗風險能力或被市場低估。核心邏輯在于:組件降價幅度低于硅片降價幅度,隆基綠能能夠通過提升硅片自用率,將硅片的降價沖擊轉變成為自身組件的成本優勢。只要組件仍能保持較高的出貨量,隆基綠能的利潤就能得到保證。
在2014 年收購浙江樂葉后,隆基綠能便開始加速布局一體化組件。
歷年財報數據顯示,隆基的自產硅片用于自用的比例在逐步攀升。2020年,隆基綠能單晶硅片出貨量58.15GW,其中對外銷售31.84GW,自用26.31GW。2021年,公司單晶硅片出貨量 70.01GW,其中對外銷售 33.92GW,自用 36.09GW。隆基綠能近期在調研中表示,2023年公司硅片自用率將提升至60%以上。
較高的自用比例,意味著隆基綠能能夠將降價的硅片用于自身組件生產,從而使硅片降價帶來的沖擊轉變成組件成本的下降,在組件側獲得更多利潤。只要組件價格下跌幅度低于硅片價格下跌幅度,隆基綠能就能從組件生產中獲得更多利潤。
InfoLink發布的光伏產品價格顯示,2023年第一周,光伏產品中硅料、硅片的價格仍大幅下跌,價格環比下降均超過20%,但組件的下降幅度均不超過4%。
對隆基綠能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另一方面,隆基綠能組件產能已從2014年的200MW增長至2021年的60GW。2020年,隆基綠能組件出貨量24.53GW,首次超越晶科,位列全球第一。2021年出貨量38.52GW,其中對外銷售 37.24GW,同比增長 55.45%,仍居全球首位。隆基綠能表示,目前繼續維持2022年組件出貨50~60GW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受組件價格較為堅挺的消息影響。晶科股價在半個月內,從4.61元最高漲至6.35元,漲幅高達37.74%。相比之下,組件市場份額更大的隆基綠能,股價并沒有大規模反彈。
黃大志表示,光伏行業受技術迭代影響較深,隆基綠能在技術上的持續投入未來也能帶來較大的競爭優勢。
電池產能方面,2021年底,隆基綠能單晶電池產能達到37GW,預計到2022年底,單晶電池產能能達到60GW。
在一體化的優勢下,隆基綠能在新一輪產業調整中仍然能夠保持利潤,但是長期看,隆基綠能也面臨著行業競爭帶來的風險。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上游利潤轉移到下游,未來幾年組件端將會迎來激烈競爭,組件環節未來發生踩踏或許會削弱隆基下游利潤。
光伏第一龍頭通威股份去年已經強勢進入組件環節,據統計,截至目前,通威股份現有組件產能14 GW,預計到2023年底將形成超過80GW的組件產能。
而電池片與組件環節類似。通威已經和天合結成聯盟,愛旭和晶科也形成合作關系,若未來配合與隆基競爭,未來隆基一體化成本優勢會受到沖擊。
隆基綠能一體化帶來的成本優勢,讓其在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本輪行業調整對隆基綠能構成的沖擊有限,但是在未來一兩年,行業競爭加劇也會增大隆基綠能的利潤壓縮的風險。
綜合來看,《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光伏茅”隆基綠能在本輪周期中組件的利潤被市場低估,其業績未必如市場預期般下滑,股價存在被錯殺的可能。
作者: 來源:巴倫周刊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