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六盤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六盤水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出,積極推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發展并舉,推動盤州、水城等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打造六盤水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在產業園區廠房、物流中心、學校、醫院、居民建筑等可利用建筑屋頂
推動高比例零碳電力。積極推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發展并舉,推動盤州、水城等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打造六盤水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在產業園區廠房、物流中心、學校、醫院、居民建筑等可利用建筑屋頂,推進不同類型分布式發電項目,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規范化和有序發展;積極推進光伏與農業種養殖結合、光伏治理石漠化等。發揮風能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風電資源規模化利用,有序推動分散式風電開發。依托水能資源,穩步推進水電項目,同時積極謀劃水城區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發展大容量規模化儲能,著力提升電網調峰能力,支撐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大規模接入,促進消納水平。圍繞城市功能區、城鎮集中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旅游景區驅動,加快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項目應用。大力推動光伏農業、火光互補、水光互補、風光互補、水風光一體化等新型發展模式。〔牽頭單位:市能源局;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事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
開展近零碳微網示范。面向現代紡織、大數據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建設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微能源網先進技術試點示范。面向紡織產業園的熱電聯供需求,制定高質量、低成本的綜合能源技術方案,重點開展風光儲聯產電力熱力微能源網工程示范,形成高質量、低成本的綜合能源技術方案。立足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降低能耗強度需求,重點開展大型風光儲高效率全直流微電網工程示范,形成建立大數據產業綠色可靠供電的新模式。〔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因地制宜開發水電。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建設,推動已納入流域規劃、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保護要求的水電項目開工建設。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對具備條件的小水電站實施綠色改造。積極探索建立水能資源開發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規劃新建水庫要充分利用洪水資源,配套建設壩后水電站,已建水庫和水電站可結合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改造,配套增加生態流量發電裝機;原有灌溉功能減弱或喪失的老舊水庫通過改造和調整功能,增設發電裝機。〔牽頭單位:市水務局、市能源局〕
到2025年,光伏、風電和水電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00萬千瓦、95萬千瓦、130萬千瓦,光伏、風電和水電等清潔高效電力裝機比例達30%以上;到2030年,光伏、風電、水電和抽水蓄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00萬千瓦、120萬千瓦、120萬千瓦、120萬千瓦。〔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市水務局、市自然資源局〕
3.合理調控油氣消費
控制成品油消費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打造煤層氣綜合利用產業鏈。建立煤炭—煤層氣探礦權和采礦權的統一管理和協調機制,堅持“先采氣、后采煤”,做好采氣采煤施工銜接。依托盤江煤電集團、烏江能源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推進煤礦瓦斯高效抽采、煤層氣地面勘探開發等先進技術示范項目,加快推進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和煤礦瓦斯綜合利用,打造煤層氣“開采-提純-輸送-加工利用”完整產業鏈。〔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市自然資源局〕
建設煤層氣產業基地。統籌規劃建設煤層氣規模化開發區塊輸氣管網等基礎設施,爭取進入國家天然氣干線的通道,建設煤層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因地制宜建設煤層氣液化廠、壓縮站、加氣站。鼓勵通過民用、壓縮天然氣(CNG)、液化天然氣(LNG)、濃縮、發電、乏風煤層氣氧化等方式,實現煤層氣安全利用、梯級利用和規模化利用,推動建設六盤水煤層氣產業發展基地。〔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市商務局〕
鼓勵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天然氣調峰發電機組。到2025年,煤礦瓦斯年抽采量達16億立方米、年利用量達9.6億立方米,力爭瓦斯發電裝機容量達5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提高到100萬千瓦。〔牽頭單位:市能源局〕
4.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大力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電力輸出通道建設,大力推動以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的220千伏雙環網、雙鏈式網絡結構建設,力爭實現220千伏電網縣域全覆蓋。積極推進電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電網數字化平臺,探索推進六盤水市區域電網建設,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六盤水供電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發展儲能與多能互補。完善促進抽水蓄能加快發展的價格形成機制等政策,穩步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加快新型儲能示范推廣應用。推動分布式、微電網與大電網融合發展,促進電網更好適應大規模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發展,提高新能源消納、存儲和合理配置能力,促進各種能源綜合協調經濟高效運行。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水(儲)一體化”等多能互補和“虛擬電廠”,提升系統運行效率和電源開發綜合效益。〔牽頭單位:市能源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水務局、六盤水供電局〕
科學布局氫能產業。充分發揮焦爐煤氣資源提氫優勢,依托盤江電投天能焦化、首鋼水鋼焦化等企業,優先發展焦爐煤氣制(提)氫產業,加大本地煤炭安全高效清潔利用,推動煤焦化、煤氣提氫、煤氣化制氫、煤焦油加氫制清潔燃料等技術應用,合理布局制氫工廠及加氫站,加快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及重卡、加氫綜合能源站、氫能分布式能源、天然氣管道摻氫等示范應用。開發包含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應用新模式,加快推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的應用。打造貴州省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牽頭單位:市能源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
建設多元能源協同供給體系。構建以火電為主體、清潔能源為補充的清潔高效電力多元協同供給體系。〔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六盤水供電局〕
到2025年力爭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萬千瓦左右,建成加氫站5座(含油氣氫綜合能源站),電網具備2%左右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提高到390萬千瓦(抽水蓄能340+50萬千瓦),加氫站數量進一步提升,電網具備5%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六盤水供電局、市住房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