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銀川發布《2023年銀川市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圍繞重點領域“卡脖子”和產業基礎薄弱問題,鼓勵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專項攻關項目,實施寶豐儲能電池等全產業鏈補短板項目30個以上,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加快光伏硅、半導體硅、工業藍寶石、新能源電池材料等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實施中環
(五)實施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提速行動。聚焦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領域,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的項目。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創建智慧示范校園53所。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42所,確保銀川四十一中等13所學校投入使用。實施職業教育“雙高”“雙優”計劃,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持續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加快建設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銀川文化園、長城非遺展覽館,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市。加快市第二人民醫院改擴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科技型企業成長鏈和企業庫,開展“百企科技展翅”行動和規上企業“三提升”行動,深化“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0個,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及中試熟化項目30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文化旅游廣電局、衛健委、科技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
四、推進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工作態度,緊抓不放推動項目落地落實、落地見效。一是完善市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制定市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責任清單和工作推進表,實行領導包抓、單位負責、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強化日常管理和跟蹤督辦,協調解決項目前期手續、要素保障、序時進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每月通報全市各類項目推進情況、投資完成情況,實行清單交辦、限時銷號,形成項目管理閉環。二是制定項目清單。圍繞項目儲備庫、計劃實施庫、問題項目庫“三個項目庫”,建立全市、各縣區園區、行業主管部門多層次項目庫,科學有效管理,有序推動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達效。三是做優專班服務。充分發揮工作專班職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對照分工、研究部署、制定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保障項目順利推進。(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科技局、自然資源局、文化旅游廣電局、衛健委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二)全力推進項目提速。加強“四強”能力作風建設,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觀摩、年考核”推進機制,保障項目順利推進。一是緊盯項目建設進度。加強項目日常調度,對重大項目是否開工采取周調度,對投資完成情況采取半月調度,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采取月調度。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明確項目推進時間表、路線圖,倒排時間節點,實行掛圖作戰,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對照節點壓茬推進,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確保提速行動目標順利完成。一季度抓開工,項目開工率達到70%以上,有力支撐“開門紅”;二季度抓協調,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50%以上;三季度抓進度,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80%以上;四季度抓沖刺,項目投資完成率力爭達到100%。二是開展集中開工活動。適時舉辦全市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2月、4月、6月分別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推進會,加快推動各級各類重大重點項目建設,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三是開展重點項目觀摩。扎實開展“工作晾曬·擂臺比武”活動,每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前,組織開展全市重點建設項目觀摩活動,對各縣(市)區、園區及市本級重大項目建設成果及進展進行全面檢驗,觀摩建設成果、開展經驗交流、查找問題差距,在互比互學中交流經驗做法、提升工作水平、促進任務落實,形成比學趕超濃厚氛圍,確保全年工作實現“季季紅”。(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投資促進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自然資源局、文化旅游廣電局、衛健委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三)強化要素服務保障。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區域評估等改革舉措,提高審批效率。堅持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市本級繼續統籌安排2000萬元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對年度內新謀劃的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政府投資類項目給予支持。優化調整全市工業用地出讓工作流程,年內安排不少于1000畝產業用地,用于全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存量優質企業產業用地需求保障。鼓勵園區出清“僵尸”企業,加快“騰籠換鳥”,淘汰落后產能,滿足“三新”產業用地需求。簡化審批流程,加強轄區與市級自然資源、審批部門的聯審聯辦,通過前期研判服務,強化要素保障、材料前期預審等措施,力促實現“拿地即可開工”。強化用能穩價保供,用好用活全市能源保供專項資金,全面保障企業電力、用氣、用水需求,確保企業生產正常運轉。完善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政銀企對接活動,組織引導金融機構針對企業開展靈活金融服務,進一步降低企業項目綜合融資成本,力爭2023年新增各類貸款4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金融工作局、審批服務管理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四)積極謀劃儲備項目。堅持把抓項目擴投資作為第一導向,謀實謀細項目策劃包裝,不斷完善項目儲備庫,形成項目梯次建設、滾動發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加強各類項目儲備。緊跟中央和自治區出臺的各類政策,把握政策導向,把準資金投向,認真謀劃儲備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生態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大項目。二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按照“分口負責、對口爭取”的原則,搶抓先行區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東數西算”工程等重大機遇,大力開展向國家部委、自治區廳局申報項目和對接落實活動,聚焦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社會治理等領域,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爭取50個項目進入國家、自治區計劃盤子,確保“四爭”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科技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文化旅游廣電局、衛健委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五)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借助區內外重點平臺開展“六新六特六優”、“三新”產業鏈精準招商。加快“走出去”步伐。實施市級領導掛帥出征的鏈長制,成立工作專班,注重市縣、園區一體化聯動,發揮政府駐外機構、商協會、招商顧問作用,瞄準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定向招引戰略國企、實力民企、知名外企。加大“請進來”力度。圍繞“三新”產業引進鏈上配套企業,全年力爭引進500強企業3家。“三新”產業招商引資占比達到55%以上,“三新”產業到位資金400億元以上。梳理2022年以來“簽約轉落地一批、落地轉開工一批、開工轉投產一批”項目,建立分類項目臺賬,加大協調調度,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每月通報進展情況,每季度曬招商引資取得的成果。(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各縣<市>區、園區)
作者: 來源:銀川市政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