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當下光伏逆變器行業的處境,或許這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新近出爐的2012年“金太陽”項目規劃裝機容量將達到1.7GW,加上國家能源局規劃的全國光伏裝機3GW,2012年國內市場的整體裝機容量將有可能達到6~7GW。這無疑放大了市場對光伏逆變器的需求。但與此同時,由于競爭激烈,市場價格下行趨勢仍未逆轉,價格戰或將一觸即發,洗牌或也已勢無可免。
而從政策層面看,也顯露出通過設置準入門檻來規范行業發展的意圖。在日前舉行的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將對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供應商和產品性能設定較高的門檻條件,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整合。
在科諾偉業副總經理江燕興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大浪淘沙之后,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由亂而治的過程,逆變器行業也不例外。
“最終的結果,我覺得會有五家企業占有60%~70%的份額,其他可能還有數十家的非主流供應企業。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性價比就非常重要。”江燕興表示。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江蘇固德威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蔣德明。他認為,如果企業產品的一些功能、特性能夠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無疑將有助于提高其性價比,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價格戰。
從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已經成為不少光伏逆變器企業提高性價比的不二法寶。在近日召開的上海光伏展上,包括固德威、科諾偉業等企業,均推出了各自針對性較強的產品,對并網發電的無功補償、防逆流等推出了專門的解決方案。
市場需求進一步放大
5月初,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聯合下發了“2012年金太陽示范項目目錄”,今年獲得批復項目總量高達1.71GW,要遠高于2011年的600MW,也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
盡管此次“金太陽”項目補貼標準由此前的7元下調至5.5元,但由于特別規定了不允許項目延期,必須于今年年底前安裝完成。因此,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補貼下調應該不會對項目最終完成量帶來影響,1.71GW的項目都將順利完成安裝。
除了“金太陽”項目和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外,各地方政府事實上也在“比賽”地方的規劃量。此前,甘肅確定了今年的裝機容量為2.8GW,也超出了業內對其2GW的預期。
獲批項目總量頻頻超出預期,無疑大大鼓舞了業者的信心。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今年的光伏電站總安裝量將達到6GW~7GW。
蔣德明認為,從“金太陽”項目獲批情況看,今年中國的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進一步增加已無容置疑。“‘金太陽’項目已經明確為1.7GW,地面電站可能會在4GW~5GW。
這樣的安裝量,在全球來講也是比較靠前。”
受益于價格優勢,在國內企業占據逆變器市場主要份額的情況下,國內裝機容量的擴大,無疑將提振對國內光伏逆變器的需求。
江燕興則表示,與組件、多晶硅等不同,國內逆變器盡管也面臨價格下降等困境,但由于國內市場需求的擴大,近一兩年來,反倒有可能成為國內逆變器企業高速發展的時機。
價格戰之憂
盡管市場整體需求逐年放大,但受制于行業大環境,逆變器價格也呈逐漸下行之勢。而從目前趨勢來看,價格跌勢仍未有止步跡象。
作為國內龍頭企業,陽光電源近日發布的2012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5675.44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4.41%;實現營業利潤 2243.22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16.0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3.25.萬元,同比下降 11.35%。
對此,陽光電源表示,收入增加而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競爭的加劇,造成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率呈下降趨勢。
數據也顯示,陽光電源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毛利率已經由去年的44.48%下降至了42.69%。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由于競爭激烈,企業只能采取主動降價來維持原有的市場份額,價格存在進一步下跌趨勢。
東方證券發布的報告則認為,通過近期對企業的跟蹤來看,國內一些項目的逆變器報價延續下降趨勢,并超出了此前的預期。該報告還表示,預計今年國內逆變器市場價格戰將不可避免,不少公司正通過主動降價的策略來維持原有市場份額乃至搶占競爭對手的份額。
與價格戰并行而來的,則是行業洗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國內光伏裝機的爆發式增長,去年涌現了一大批逆變器新進入者,但其中大多數企業由于缺乏長期研發的積累,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問題,而隨著價格戰的持續加劇,質量不達標的廠商將逐步被洗牌出局。
“無論是‘金太陽’項目還是地面電站項目,補貼標準都有相應的下調。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電站投資方為了保證內部收益率,將對包括逆變器在內的許多關鍵設備的性能更為看重,這可能也是促使行業洗牌的一個原因。”上述人士表示。
對此,江燕興認為,逆變器行業的競爭確實比較激烈,但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波峰以及波谷的過程,這市場的發展規律。
而從政策層面來看,通過提高門檻來規范行業的意圖也正在逐步顯現。今年的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特別提到,要對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供應商和產品性能設定較高的門檻,以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產業整合。
海通證券行業分析師張浩表示,從目前來看,光伏并網環節準入標準有待提升,而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將有助提高高品質產品的市場地位。
但江燕興則認為,包括逆變器在內的整個太陽能行業的標準正在逐步出臺,但還遠達不到完善的狀態,很多環節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技術標準缺失的問題,這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差異化競爭時代
除了直面價格戰之外,許多企業也在開始通過技術創新等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比如針對并網發電的無功補償、防逆流等推出專門的解決方案。
作為2010年才進入逆變器行業的江蘇固德威電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推出了包括SS單相單路、DS單相雙路、DT三相雙路、MT集中型等四大系列以及固德威EzLogger監控設備、Ezexplorer監控軟件等18款產品。
蔣德明介紹說,此次公司推出的新產品,大部分均針對一些特定的客戶需求做了特殊的設置。比如,針對地面電站在并網時需要做25%無功補償這一強制要求,推出了具有SVG無功功率發生器功能的產品。而針對“金太陽”項目,則推出了具有智能防逆流技術的產品。
“這款產品根據實際用電功率來智能的調節,進而可以通過自動匹配來降載。與傳統的直接關掉電站相比,可以降低管理維護成本。”蔣德明表示。
在蔣德明看來,如果一些功能、特性更符合客戶需求,那么產品的性價比會更高,也更具有優勢。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江燕興。在他看來,產品性能是制勝的關鍵,如果在發電量上比競爭對手有所提高,哪怕逆變器的價格略高,也會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這需要技術上有強大的支持。
“坦率的講,我們的逆變器并不是市場上價格最低的,但我們在多個現場運行中跟一些其他廠家運行累計的數據對比來看,我們的總體發電量能多出來2~3個百分點。從現在投資的角度來說,2~3個百分點意味著2~3毛錢的投資,這就確保了產品的競爭力。另外,我們現在提出的理念是要做一個服務型企業,不單純把我們的逆變器、我們的工程賣給客戶,而是要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來幫助客戶把想做的事情做成。”江燕興最后表示。
據了解,在新產品方面,科諾偉業推出了適用于偏遠地區的100KW離網逆變器以及500KW大功率并網逆變器,后者在技術方面又有了新的改進,包括進行了低電壓穿越、零電壓穿越以及有功無功可調度方面的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