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正泰新能供應ASTRO N組件的貴州關嶺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成功并網。碩大的“光伏魚龍”盤亙山嶺之上,將石漠荒地變為綠電源泉。
貴州關嶺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
貴州關嶺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是貴州能源集團千萬千瓦級新型綜合能源基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貴州目前在建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場站,規劃建設裝機容量共1330MW,分兩期建設。2023年12月31日,一期1050MW項目并網。
正泰新能為項目供應300MW ASTRO N高效組件,有效提升光電轉換效率和土地利用率。ASTRO N系列組件采用正泰新能自研的TOPCon 3.0電池技術,在發電量、雙面率、溫度系數、弱光性能、LID與LETID等方面均具有性能優勢,溫度系數低至-0.29%/℃,保障30年長效穩定發電。
貴州關嶺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踐行生態優先理念,是光伏+石漠化治理的代表性項目。石漠化又叫石質荒漠化,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續退化乃至消失導致水土流失、土地生產力下降、基巖大面積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過程。貴州巖溶出露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61.92%,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的省份。治理石漠化地區,讓石山荒嶺披綠生金是貴州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貴州關嶺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地處深度石漠化的荒山地區,關聯10個自然村,占地約2萬畝。由于嚴重石漠化,這片荒山種不出莊稼,暴雨天氣甚至引發泥石流。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地質環境特征,砌筑擋墻護坡,播撒草種,加強水土保持,有效防治土壤石漠化。
該項目還進一步提升了石漠化治理“顏值”,推進“光伏魚龍”的文化元素景觀構建。利用光伏場區265個方陣及周邊的地形地貌,以及覆蓋區域的村寨、高速公路、山體、場區道路兩側,該電站項目打造了古生物魚龍形狀景觀。
這條“光伏魚龍”由230萬塊光伏板組成,以山石為底,光伏為骨,一條形似兩億年前的晚三疊紀古生物“魚龍”在關嶺自治縣石漠化的山坡上生動呈現,為打造光伏小鎮、形成“光伏+旅游+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貢獻力量。
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均發電量可達13.29億度,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40.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01萬噸。貴州關嶺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有利于調整貴州省電源結構,加快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對貴州能源結構優化、節能減排、石漠化治理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作者: 來源:正泰新能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www.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