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只要有錢,從國外買來設備就可以生產,這導致了一段時間光伏行業盲目無序發展,產能嚴重過剩。
2011年全球光伏組件新增的裝機容量為29.7GW。而當前中國光伏組件產能總量為30GW,高出了全球的需求總量。與此同時,中國產光伏組件的價格也一路下跌,2011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組件價格一路走低。到2012年年初,光伏組件價格已從2011年一季度的約12元/瓦,跌至約8元/瓦,目前更是降至6元/瓦左右。
產能過剩和價格低廉成為中國光伏產業在美國和歐盟遭遇貿易救濟案件的重要背景。中國的光伏產業亟待調整和升級。
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認為,從某種角度看,貿易救濟案件對于光伏產業的優勝劣汰和升級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認為目前中國2000多家的光伏企業,通過優勝劣汰最后剩下三分之一后,將會達到一種平衡。
貿易摩擦僅僅是短時期內的事情,中國企業在美國和歐盟市場也不會“全軍覆沒”,孟憲淦對記者表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需要總結經驗,認真反思,使中國光伏產業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發展戰略。”
他認為,當前光伏行業并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工信部、科技部和能源局似乎都會牽涉到光伏產業,但是又都沒有擔負起真正監管的責任。光伏產業需要有相關的準入門檻,不能無序發展。
當前很多地方政府對于發展光伏企業有很大的沖動,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它不僅可以給當地官員臉上爭光,其前期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也將迅速提升當地的GDP。
2012年2月工信部發布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鍵的問題是,最終能否協調好地方政府的發展沖動,將規劃真正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