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只是病了,”一位對尚德內情非常了解的人士告訴記者,“就像一個人,如果他生了病,治病可能需要花一筆錢,但不能說這個人就徹底完了,尚德整體很健康。”
與賽維不同,尚德到現在仍沒有確定是政府救助,還是任其自生自滅。記者聯系尚德副總裁龔學進,龔說正在市政府開會。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有人問施正榮,尚德作為業內最大的企業,為什么沒有預測到會發生這么大的危機,施正榮回答說‘我也不是神’。這種情況來得太突然,誰也料不到。”
尚德是一個被歐洲市場寵壞的孩子,原來是賣方市場,歐洲市場一直求著中國企業發貨,所以現在一旦歐美“雙反”,他們會感覺手足無措。
據記者了解,尚德確實存在債務問題,據媒體報道,除了明年3月到期的總額高達5.75億美元的可轉債,子公司無錫尚德還面臨著明年6月到期的總計25.9億元(約4.1億美元)的流動負債。35.82億美元負債總額中,近10億美元已成燃眉之急。
對此,龔學進表示,35億美元負債是誤傳,尚德的總負債是23.5億美元。“我們確實有不少債要還,但還債的方法很多,也在跟債權人溝通,比如延期還貸等多種方法。但債務不是秘密,光伏業負債率高是全行業特征,與行業高速發展對資金的渴望有關,外界對此要客觀看待。”
尚德曾投入巨資用于非主流的薄膜電池的研發和建廠,但晶硅電池已占80%以上市場,占絕對主導地位,因此尚德也不斷擴大晶硅產能,多頭作戰開始讓尚德入不敷出。2009年,尚德突然叫停薄膜項目并改建為晶硅電池工廠,理由是薄膜前景黯淡,而晶硅電池需求火爆。數億元投資成了沉沒成本,晶硅電池產能將達到1000兆瓦,但改建投資需26.8億元。
2011年7月,尚德支付2.12億美元的違約費。這緣于2006年與國外多晶硅巨頭MEMC曾簽署的一份十年期的供應合同,當時規定尚德可以80美元/公斤的價格采購多晶硅,但到了去年,價格已跌至不足30美元/公斤,尚德不堪重負,不得不解除合約,為此尚德支付了2.12億美元的違約費。
不過尚德一位高層此前告訴記者:“尚德此前采購該公司的多晶硅,節省了3億多美金,而付給MEMC僅2億多美金,節省一億美金,不知道為什么市場上會說尚德做了賠本買賣?”
2006年12月,亞洲硅業公司在青海省注冊成立,從事多晶硅材料制造。從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間,尚德總共向亞洲硅業提供了15億美元的無條件支付合約、近7000萬美元的預付款和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在尚德的幫助下,亞洲硅業還獲得了渣打銀行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
亞洲硅業實際上是尚德的關聯公司,施正榮(已辭無錫尚德CEO一職,現為執行董事長兼首席戰略官)是亞洲硅業的實際控制人。但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尚德此前一直苦于多晶硅資源不夠,當時擁硅為王,市場價最高達到500美元一公斤,但你有錢卻買不到足夠的貨,施正榮建立亞洲硅業來緩解資源瓶頸。
2012年7月30日,尚德發布公告稱自己可能卷入了一場涉及金額高達5.6億歐元(約45億元人民幣)的欺詐案。GSF(全球太陽能基金)在歐洲建立電站,尚德為其擔保從國開行貸款,GSF以德國國債提供反擔保,但尚德調查發現這些國債可能不存在,尚德因此增加了45億元的負債。
但據記者了解,國開行曾對此進行調查,目前尚德擔保的貸款確實建立了電站,只要資產存在,國開行的貸款就沒有問題,尚德可以將這個電站賣掉還貸。知情人士表示,國開行已經與尚德達成諒解,并且該案已經進入調查,擔保案始作俑者,GSF公司CEO提供的國債是否存在目前仍沒有定論。
記者還從知情人士處得知,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律師所為,當時發現反擔保合同存在瑕疵,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