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點工程
(一)創新能力建設工程。立足全省實際,持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著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一是抓好海洋科學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級新藥研發綜合大平臺、量子通信研究院、超算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設,爭取新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十二五”期間爭取新建50家國家級平臺,支持50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參與省部共建,新建500家省級平臺。二是繼續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包括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在內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增強全省創新資源的共用共享能力,提升整體創新的效率和水平。
(二)產業集聚發展工程。順應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加快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園區和基地集聚發展。一是充分發揮現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載體作用,逐步把高新區建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區,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園區。二是調整優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各類園區的產業布局,推行“園中園、區中區”模式,著力打造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三是發揮現有高技術產業基地的作用,打造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四是依托大型骨干企業集團,按照全產業鏈模式,帶動中小型關聯企業加快發展,形成專業性強、規模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
(三)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積極落實“人才強省”戰略,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理念,著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專家、創新型團隊和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一是實行高層次人才無障礙引進政策,積極引進“^****”、“萬人計劃”和“泰山學者”等各類高端人才。二是加大對基礎性人才的培訓力度。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共建,加強對企業在職人員和當前產業發展緊缺人才的培訓。三是創新人才選拔和使用機制,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行股權、期權、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促進各類人才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四)新興市場培育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國際國內新興市場的支撐。一是結合我省實際組織實施重大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制定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推廣應用計劃,選擇處于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發揮的重大技術和產品,有序開展應用試點示范,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帶動產業發展。二是建立寬松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制定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門檻,適時調整政府采購目錄,優先采購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生物制品、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產品,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三是建立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發布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信息,引導企業主動規避貿易壁壘、匯率波動等風險,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支持。
作者: 來源:山東政府網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