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能源產業。以產業鏈打造為目標,重點發展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推進頁巖氣開發和智能電網建設,實現新能源裝備生產和示范推廣應用協同發展,大幅提升全省新能源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1.太陽能。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和技術,不斷提高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積極開發適應不同環境和用途的太陽能熱水器,大力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溫集熱管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研發生產規模化光熱發電成套裝備;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快推動建立太陽能規模化應用。到“十二五”末,把德州、濟南打造成全國重要的太陽能產業基地,形成濰坊、東營、威海、菏澤太陽能產業集群。
專欄10:太陽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研發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陽能光伏電池材料,中、高溫太陽能發電技術與設備,兆瓦級以上光伏太陽能并網發電系統,兆瓦級以上大規模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系統,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及裝備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加快推進產業化。
加快推進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小區太陽能集中供熱水等的推廣應用,實施太陽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開展地面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建設;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推進光伏、光熱發電站的商業化建設。
2.風能。研究開發風電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重點發展大容量風電機組、機械傳動、運行控制等子系統,形成關鍵零部件、控制系統、發電機到風電機組的產業鏈,建設國內重要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規劃實施一批海陸大型風電場的建設,分步實施加快推進。
3.核能。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穩妥推進海陽、榮成第三代核電站建設,實施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具備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征的石島灣示范工程。鼓勵核電裝備關鍵部件的研發生產,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加強系統設計和設備研發制造,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裝備品牌,建設煙臺、威海等核電裝備制造基地及配套材料產業園區。
4.生物質能。發揮我省雄厚的產業基礎、先進技術和原料來源優勢,突出發展生物質直燃、氣化、沼氣發電以及垃圾焚燒和填埋氣發電等,力爭“十二五”末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10萬千瓦;大力推進生物質及其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穩步開展生物液體燃料生產試點,開發以秸稈等為原料的生物質燃氣和成型燃料,推進微藻提煉航空燃油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實施能源作物種植基地示范工程;加快突破生物沼氣利用關鍵技術,繼續推進農村戶用沼氣、養殖場沼氣工程、工業有機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沼氣工程,建設一批沼氣綜合利用示范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沼氣發電站;大力發展生物質鍋爐、物化轉換成套裝備、沼氣發電機組等生物質能裝備的研發制造,提升全省的生物質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
專欄11:生物質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研發非糧作物生物燃料乙醇及副產品聯產技術,農業廢棄物生產高值生物燃氣技術,生物質熱解、氣化燃料裝備與技術,生物質直燃、混燃和氣化供熱/發電裝備與技術,垃圾、垃圾填埋氣和沼氣發電裝備與技術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裝備,推進生物質能產業化,加快形成規模化優勢,鞏固我省生物質裝置制造產業在全國的優勢地位。
作者: 來源:山東政府網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