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宣布分布式并網容量在2015 年從10GW 提高到15GW,這將成為撬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有力杠桿。而且,就在中國宣布對歐盟光伏產品展開傾銷調查的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向多年來一直飽受“并網難”困擾的光伏行業終于開了“綠燈”,宣布從11月1日起,國家電網公司將為滿足條件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免費全程并網服務——這可能是當下黑云壓城的困局中,唯一的一線曙光。
光伏發電成本一旦下降明顯,其具有的投資回報吸引力必將迅速召喚大量資本的注入。市場潛力將為企業投資提供足夠激勵,尤其是在用電價較高的東部地區,按照目前終端電價測算, 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可達10%。廣闊的市場還會鼓勵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的創新。太陽能進一步發展主要靠技術進步,我國本來就擁有一支數量龐大、成本較低廉的研發隊伍,新能源產品的研發成本應該要低于歐美發達國家。
如果說目前美歐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雙反”還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迫使政府重新審視光伏發展戰略和規劃,迫使企業更好地把握市場風險。
而與此同時,企業加強自己在研發層面的投入,也是終將行業拉出泥沼的關鍵。許洪華認為,我國的光伏產業已經連續5年世界第一,但其它國家,是先做實驗室研發,建立標準和規范,再做產業;而我們卻缺乏這些根基。在企業層面,持續積累和創新是最關鍵的核心。
天合光能首席科學家皮爾·威靈頓說,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光伏電價將在2017年-2019年趨于穩定,屆時全球光伏應用市場將迅速增長。那么,在此之前,或許,正如查爾斯一直在奔走疾呼的那樣——讓人們了解太陽能,普及太陽能知識——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