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的救市“組合拳”和國家電網的“180度大轉彎”,令危在旦夕的中國光伏產業生機匝現,但解決燃眉之急所需的財政補貼資金和銀行貸款卻仍未明朗
美國市場關閉,歐洲市場大門也正在合上,在光伏組件商的最危急時刻,中國政府和電網企業終于出手,拯救這個直接涉及40萬人就業的產業。
今年9月12日,國家能源局
些疑惑:“我自己到發改委、財政部去審批,人家理我嗎?”
此外,國內建筑的屋頂結構,決定了家庭用戶沒有發展分布式光伏的空間,絕大多數使用者將是東部沿海省份的工商業用戶。一般而言,1.2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可以安裝1兆瓦光伏電池板——這意味著,未來單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規模將比較小。
上述大唐新能源人士稱,2012年起,江蘇等東部省份調低了光伏上網電價,因此大型發電企業對小規模屋頂光伏項目失去了興趣。“形不成規模效應,我們的主要投資方向,還是西部的大型光伏電站。”
而一些體量較小的新能源企業將分食屋頂光伏市場。6兆瓦的屋頂光伏項目,造價大約在6000萬元左右,其中資本金在30%左右。“投資能力在1500萬元至2000萬元的新能源企業很多,而且系統造價還將不斷下降,利潤空間將會拓展。”上述大唐新能源人士稱“只要補貼到位,國內市場一定會打開。”
遠水不解近渴
國內市場即將開啟的利好,卻不能讓光伏組件商興奮起來。
《財經》記者在江蘇、河北、江西等光伏組件大省了解到,資金斷流是光伏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所在。從現金流和短期償債能力看,不少企業甚至等不到國內市場啟動就將倒閉。
國內主要光伏企業多在美國上市,但它們在美國資本市場已基本失去融資能力。到11月12日收盤,賽維LDK (NYSE:LDK)股價為1.08美元,尚德電力 (NYSE:STP)股價為0.952美元,天合光能 (NYSE:TSL)為3.65美元,英利綠色能源 (NYSE:YGE)為1.68美元,阿特斯太陽能 (NASDAQ:CSIQ)為2.65美元。
這些中國領頭光伏企業的股價,從資本熱捧的2007年,到內外交困的2012年,至少下跌了90%。賽維LDK和尚德電力,分別從最高點的70美元和90美元,跌落至現在的1美元左右,面臨退市之虞。
光伏企業在債市上的斬獲也有限。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2.72,-0.03,-1.09%)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對數家光伏企業進行現場調查,個別光伏企業未能按期披露相關信息,加上光伏行業本身的經營困境,使得光伏企業的債券發行利率走高,融資越發困難。
今年以來,除了英利通過子公司英利中國在5月發過15億元的中期票據,鮮有光伏企業在國內的債市上融到資。原本計劃在二季度發行中期票據的賽維并未能如期發債。
股市干涸、債市堵死,光伏企業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銀行貸款。多位受訪的光伏企業高管坦言,現階段大家早已不在股市和債市上動腦筋,公關重點就是銀行。
近期,英利綠色能源的資金管理總監王君一直馬不停蹄,“就談一件事——貸款”。但其工作開展得并不順利,銀行抽貸、收貸的傾向非常明顯,“一句話來概括,政策性銀行在行動,一些銀行在試探,更多銀行在觀望。”
漢能控股是國內最大的民營水電企業,水電資產每年為集團貢獻40億元左右的凈現金流。盡管有此后盾,但漢能的光伏業務也屢遭商業銀行冷遇。
貸款的續借率下降、新增貸款成本加大,正蔓延在整個光伏行業。
建設銀行(4.18,-0.02,-0.48%)江蘇分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近期內不會對尚德再有新增貸款業務。“這是針對尚德目前的經營狀況所作出的決定。”
另一家江蘇省的商業銀行也有類似的表態,“商業銀行的行為是市場決定,給一個資產狀況如此糟糕的企業再輸血,已無可能。”
尚德的糟糕表現,已被視為整個光伏組件商的縮影。上述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銀行業人士表示,盡管國家近期出臺了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新政,“我們非常期待政策能夠推進產業發展,但具體執行力和效果如何,還要再等等看”。
據了解,目前尚德主要靠地方政府和部分政策性銀行的輸血維持正常運轉。江蘇其他光伏企業,如常州天合光能、蘇州阿特斯等,想要從商業銀行融資,亦幾無可能。
“以前的一級審批,現在都變二級、三級審批,綠色通道也逐漸關閉。”與數年前相比,商業銀行對光伏企業的貸款審批程序復雜了不少。在王君看來,國外“雙反”帶來的市場壓力和產能過剩,讓銀行對光伏行業的風險評估非常負面。
在政策鼓勵國內市場開啟的背景下,組件商們最希望能從銀行方面先聽到利好消息。
10月25日,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和多家銀行在河北保定召開封閉會議,探討解決光伏行業的困局。一位與會企業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這次會議讓相關產業部委和銀行坐在了一起,讓銀行傾聽部委對光伏行業救市政策的闡述。“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從產業層面給出了具體政策,我們也希望銀行層面能夠對行業有一點信心,來緩解企業燃眉之急。”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分行有關人士透露,國開行最近完成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信貸扶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目前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該建議明確,將繼續加強對國內具有規模和技術優勢的光伏企業的信貸支持,確保年初制定的貸款資金計劃落實到位,并將重點確保行業內“六大六小”12家優勢企業的授信額度。
此前有消息傳出,國開行曾圈定了重點確保授信額度的“六大六小”企業名單,“六大”即賽維LDK、中能、尚德電力、英利、天合光能和晶澳,“六小”是阿特斯、晶科、陽光電源(7.430,0.02,0.27%)、中電光伏、新奧和昱輝陽光。
入圍企業此前大都與國開行有過深度合作。國開行表示,此名單會根據企業的綜合經營狀況有動態變化。
國開行較早關注光伏行業。不少業內企業認為國開行對光伏行業了解較深,并愿著眼3年-5年的長遠投資。今年8月中旬,國開行在云南昆明海埂賓館舉辦了戰略性成長型客戶洽談會,全國有51家企業被國開行劃入戰略性成長型客戶,新能源領域中的光伏和風電均有代表參加。
資料顯示,已經入圍“六大”名單的企業中,尚德此前獲得國開行授信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英利為360億元人民幣,天合光能為300億元人民幣,晶澳為300億元人民幣,賽維LDK600億元人民幣,保利協鑫江蘇中能曾獲得國開行62億美元及人民幣25.3億元的貸款。
“六小”名單中,阿特斯曾與國開行簽署了五年期約合9380萬美元的貸款協議;中電光伏曾獲得國開行1.6億美元的信貸支持。
作為政策性銀行,國開行的表態或將影響其他商業銀行的貸款政策。一位英利集團高層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拯救光伏業,僅靠政策性銀行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靠商業銀行的加入。
截稿前,《財經》記者從英利方面得到最新消息:此前一直猶豫觀望的河北銀行出現轉變,提供給英利2億元人民幣的意向性授信。這究竟是河北的特例,還是更多銀行行動的先聲,光伏業界充滿不安與期待。
作者: 來源:《財經》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