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江蘇無錫,新華路9號,在落日的余暉之中,尚德總部的標志性建筑——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生態辦公大樓,依然格外引人注目。這棟2007年底動工、2009年初落成的大樓,當時的造價約為2億元人民幣。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棟很漂亮的總部大樓,造價非常之高。”2009
生產成本過高,是尚德一直以來的頑疾,正因為如此,擁有品牌優勢的尚德,雖然產品售價相比國內同行更高,但毛利卻不及同行。金緯宣布,至2012年底,尚德組件產品的“非硅成本”(除了“硅消耗成本”以外的成本)將壓縮至約55美分/瓦,較2011年底下降30%以上,“達成具備高度競爭力的成本結構”。
金緯的“第三把火”是縮減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雖然,尚德的出貨量,一直讓施正榮引以為傲,他堅持認為“出貨量可以彌補尚德毛利率低的短板”,但9月17日,尚德還是關停了位于無錫的P2工廠,將電池片產能從原來的2.4GW,下調至1.8GW,1.6GW的硅片產能和2.4GW的組件產能,則保持不變。
金緯解釋稱,此次調低電池片產能,目的是“專注于公司最擅長的業務領域,以鞏固我們領先的市場地位”。據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降低自有電池片產能后,尚德選擇了從臺灣地區外購:一方面,外購電池片成本更低;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光伏企業應對歐美“雙反”的一種普遍做法。
而對于最棘手、最緊迫的“可轉債贖回”,金緯的解決方案則是,聘請瑞銀對其進行評估,并尋求解決方案。
表面看來,當金緯在前臺大刀闊斧地改革之時,退居幕后的施正榮“為自己贏得了更多主動權”。
以“精簡管理層”為例,在無錫當地一家光伏企業的一位高管看來,“我們認為這些主意是施正榮出的,但是由金緯來實施”,因為,“一方面他下不了手裁撤高管,因為都是一起打拼過來的;另一方面,一旦有什么問題,他還可以再站出來吼一聲。如果他一直在前臺,就沒有回旋余地了”。
不過,前述尚德債權銀行業務負責人張明對本刊記者坦言:“這場人事地震,導致尚德內部吵得很厲害,因為,這畢竟涉及到很多人的職業生涯。”或許,金緯一系列強勢舉措,已經觸動了施正榮敏感的神經。
角逐董事會
“現在,施正榮再想全面控盤(尚德),已經不現實了,這是他自己的一廂情愿”。
作者: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