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盟和美國的“雙反”,加上全球光伏產業陷入困頓,多米諾骨牌效應傳導至亞洲的新興市場。
11月28日,中國商務部網站披露信息顯示,印度反傾銷局11月23日對外宣布其根據印度太陽能生產商協會申請,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北、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是繼歐美“雙反”之后,印度也緊跟步伐加入了對華光伏的反傾銷陣營。
據統計,2011年中國對印度出口的光伏組件貿易額約16億元人民幣,印度此番開始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中國16億元的出口額勢必受到一定的影響。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中國出口到印度的光伏電池組件量為346兆瓦。同時,印度光伏組件的安裝量為480兆瓦,僅占全球安裝量的2%。
盡管規模體量小,但通過對比上述數字可看出,印度去年全年安裝的480兆瓦光伏組件中,有72%(346兆瓦)的份額來自中國進口。據了解,出口印度的中國企業產品中,前三位的尚德電力、阿特斯和中電電氣光伏就占據逾1/3的份額。不過,印度市場出貨量尚不足這些企業總出貨量的5%。
事實上,印度光伏裝機規模正呈現加速擴大態勢。僅去年第四季度印度光伏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25%,超過德、意等國的同期增幅。這源于印度雄心勃勃的“國家太陽能計劃”。2009年,印度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要實現2億千瓦太陽能裝機的目標,并列出了階段性發展目標。而為發展本國太陽能產業,印度政府在政策上給出了非常優惠的條件。
古吉拉特邦是印度最適合發展光伏產業的地區之一。為了鼓勵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古吉拉特邦在轄區內開辟出一塊占地面積2000公頃的土地,專門用于開發太陽能,并表示對于在2011年底前如期并網的光伏項目,將提供長達25年的上網電價補貼。
業內人士預測,由于印度國家太陽能任務計劃將大多數安裝量安排在第二與第三階段,再加上第一階段(2010年1月—2013年3月)屋頂型和地面型太陽能系統累計安裝量目標延遲,因此預計2013年印度太陽能市場將爆發性成長。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經濟室副研究員劉小雪表示,也正因此,才吸引了中國等一批外國太陽能廠商競相搶占印度市場。與此同時,雖然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印度太陽能產業鏈規模仍相當有限,印度政府為保護國內太陽能業者,才發起了此次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專職從事印度經濟研究的王蕊表示,作為發展迅速的新興節能環保產業,光伏產業在各國都非常受重視,因此印度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本身不足為奇。況且近年來印度也在下大力氣進行工業化建設,希望有更多的國產工業品來替代進口產品。
劉小雪對此表示認同。她認為,相對來講,印度關稅較高,貿易保護也較為嚴重,這些都是想拓展印度市場的企業應注意的,“但就出口而言,遭到反傾銷調查的問題可能隨時出現,企業更應保持平常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