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一個國際化的產業,我們在海外,比如說在德國、意大利、英國等都有電站的建設開發、在美國也有,為什么人家100%都能進去,包括東歐都沒有問題,為什么中國會有問題?” 11月30日,中歐國際商學院主辦的2013年首屆中國未來能源論壇上,光伏發電企業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在回答分布式能源發電上網難的問題時如此表示。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扶持下,太陽能、風能發電發展很快,但是這些領域長期存在發出來的電上網難、窩點、風機空轉等現象,即一些新能源企業發出的電難以并入國家電網,外送,而造成浪費或產能利用不足。
有數據現實,2012年有200多億度的風電沒有上網,價值100億人民幣,不少地方的風電機組都存在空轉現象,太陽能、風電發電無法上網外送的問題。
對于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能源發電,為什么長期存在不能順利上網輸送,來自不同企業、不同背景的人士看法大有不同。
高紀凡的說法無疑可以代表不少光伏企業的觀點。他表示,電網公司在風電、太陽能上網的困難等等方面,應該說飽受壓力,但是由于電網公司承擔著包括電力輸電、配電、賣電等方便的責任,板子肯定要打在國家電網身上。他同時提出了,為什么海外能做到、我們有問題的質疑。
不過他也同時表示,充分理解電網公司,希望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一起來探討,找到一個符合中國發展階段的,又能夠應對未來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的目標的方案。他表示,關鍵是看看最后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來合作解決問題,而不是說僅僅哪個對哪個錯的問題。
與高紀凡一樣來自新能源領域的華創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炳勝同樣不完全贊同新能源企業由于沒有有序規劃發展造成分布式能源發電上網難的說法。
他指出,之所有說風電沒有有序的發展,是因為我們對電網的適應性沒有做到電網的要求,電網首先是從電網的安全考慮的。
但是,我們國家只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是一個超巨人的企業,擁有超巨人的能力,假如說國家電網把完善電網的調控、完善對新能源對風電的接納能力,放到和國家電網做特高壓的一個力度來做的話,電網的完善程度,對新能源的貢獻,對風電的發展、對太陽能的發展,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支撐作用。
國有大型電力企業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鄧建玲在回答同樣的問題時則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明確表示同意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的觀點,認為分布式能源發電上網難這不能怪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