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輝在自家別墅屋頂建成了一個小型的光伏電站,一年發電約3300度。/珠江商報記者王世彪攝
屋頂設置多塊太陽能板,再連接上逆變器設備,就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給室內電器供電了。家住大良金桂花園的“技術宅”黃一輝經過一番摸索后,終于在自家別墅屋頂建成了一個小型的光伏電站。日前,這個“家庭電站”與南方電網實現并網,這意味著電站發的電不僅可供自家使用,還可賣給國家。據悉,這是佛山市首個實現并網的戶用光伏發電系統。
起源:完成大學時未竟的夢想
在光伏發電應用領域,順德并不落后。全區已有7個光伏應用項目建成,裝機容量已有90.65兆瓦,是全省建成光伏電站最多的地區。但這些都是工業應用項目,家庭戶用的光伏發電系統則鮮有耳聞。
黃一輝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從去年開始,他就開始自己在家摸索“搗鼓”,終于在自家別墅屋頂建成了一個小型的光伏發電站。這個“家庭電站”裝有12塊太陽能板,裝機容量是3千瓦,由廣東順德壹光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團隊設計并施工,每年可發電約3300度。
為何如此熱衷光伏發電系統?黃一輝說,初衷是完成大學時未竟的一個夢想。上大學時,黃一輝住宿的地方比較曬,躺在床上的他就設想,能否通過科技實現降溫。專業方向也比較接近光伏發電領域的他,甚至將這個課題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
近年來,隨著海外對國內光伏產品“雙反”加劇,國內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降。國家對光伏發電應用的指導政策及地方配套政策陸續出臺,黃一輝終于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光伏發電夢,并且在與電網公司溝通后成功通過申報,在今年8月初實現并網。
應用:是環保生活,而不是投資
與企業光伏電站項目多采用合同能源模式不同的是,“家庭電站”需要業主直接投資。一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按照裝機容量的大小不同,約為數萬元不等。現在國家政策,對“家庭電站”發電進行補貼,如自用不完,還可以并網賣給國家。
但黃一輝認為,建設和推廣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根本不應該從投資角度衡量,而是推廣一種環保節能的生活方式。“可以阻熱保溫,降低房屋頂層冬冷夏熱的情況;發電過程物排放無輻射無噪音;安裝簡易,無需保養;節能環保……”黃一輝一口氣列出了家庭自建光伏電站的諸多優點。而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的數據,每1千瓦光伏發電系統1年發出的電量可減少400千克標準煤的使用,從而減排二氧化碳1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00平方米。
去年女兒的出生,讓黃一輝對節能環保的生活更加向往。“小時候藍天白云,在家門口的河里游泳還能伸手抓到魚,空氣是那么的清新。現在到處都是被污染的水和空氣”,已為人父的黃一輝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都開始使用光伏發電等清潔環保的生活方式,為下一代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除黃一輝外,據悉在順德,已有其他家庭正在嘗試自建戶用光伏發電系統,其中容桂東逸灣已有一棟別墅正在自建裝機容量為5千瓦的“家庭電站”。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國家和南方電網都出臺了相關的利好政策,但具體政策細化尚未落地。在戶用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施工和并網手續流程上,現在還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