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產能過剩7月,洛陽市太陽能電池出口小幅下降、產品不夠高端、美國“雙反”成主因。
18日,記者從洛陽海關獲悉,今年1月至7月,曾斬獲2013年洛陽市出口商品冠軍的太陽能電池,累計出口4.22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3.6%。
出口冠軍“電能”不足,6月份出口年內最低
據海關統計,2013年,太陽能電池以11190萬美元在洛陽市出口商品中排名第一,今年1月以來,洛陽市太陽能電池出口仍實現連續4個月高位遞增。但在6月份有所回落,當月出口2120億元,出口值為年內最低,同比下降53.4%,環比下降47.6%。
出口的太陽能電池“遠嫁”美日,對歐盟則零出口。而出口企業中,逾9成為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電能”嚴重不足,僅占0.1%,其中,阿特斯光伏出口占絕對比重,阿特斯光伏電力(洛陽)有限公司出口太陽能電池4.15億元,雖下降12.4%,仍占據出口總量的98.1%。
太陽能行業或將面臨產能過剩
昔日的出口冠軍,卻遭遇出口“冬季”。洛陽海關相關負責人分析,受國際市場影響,持續擴張的太陽能行業產業或將面臨產能過剩。
隨著太陽能組件價格下降,下游應用市場不斷擴大,全球組件產量呈現快速增長。我國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全球產量最大的前10家企業中,我國占據6席并包攬前4位,受國際市場影響最為顯著。今年以來,洛陽市光伏行業主要企業扭虧為盈,紛紛復產和擴產。但是,由于多晶硅等原輔材料持續漲價,主要出口市場貿易摩擦層出不窮,國際市場充滿較多不確定性。“一旦國際市場出現變化,太陽能電池行業將面臨新一輪產能過剩。”該負責人表示。
作者:樊雪婧 王昆 來源:大河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