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荒山也能脫貧?這一看似不可能的設想正在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成為現實。 盡管寸草不生,但由于日照充足,非常適宜發展集中式光伏發電戰,這一地區的荒山已經吸引了中電投集團、三峽集團、英利集團等多家能源企業進駐。 河北省曲陽縣是其中一個縮影。該縣集山區、老區、貧困地區
利用荒山也能脫貧?這一看似不可能的設想正在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成為現實。
盡管寸草不生,但由于日照充足,非常適宜發展集中式光伏發電戰,這一地區的荒山已經吸引了中電投集團、三峽集團、英利集團等多家能源企業進駐。
河北省曲陽縣是其中一個縮影。該縣集山區、老區、貧困地區于一身。2013年曲陽縣生產總值63億元,財政收入僅4.5億元,貧困人口達13.98萬人。
光伏電站的到來讓當地人看到希望。記者日前曲陽縣孝墓鄉柳樹溝村看到,一排排太陽能板在連片丘陵上堆砌起錯落有致的光伏“梯田”。兩山山腳之間的狹長地帶還稀稀疏疏地落著幾片玉米地。
“原來都是荒山,綠化過但石頭多了什么都不長,幸好種上了太陽能板才真正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村支書王志鎖指著“光伏山”說。
據測算,僅中電投集團在曲陽縣規劃的300兆瓦光伏電站建成后,年產值就有4.48億元,上繳稅收6500萬元,可使當地16個村1.8萬貧困人口受益。
農民有了固定收入 曲陽縣貧困的原因之一是耕地資源短缺。曲陽近80%的面積是以石灰巖為主的山場,寸草難生,不宜林不宜種。像柳樹溝村這樣荒山集中的地段內,村民原來只靠開墾荒山間不多的耕地農作,連吃飯都曾是個大問題。曲陽縣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來年人均純收入多六、七百元,少的僅三、四百元。
但這些寸草不生的荒山,光照卻非常充足,非常適宜發展集中式光伏發電站。
荒山本身屬于國家政策允許發展光伏的未開發利用土地,克服了沿海地區土地珍貴、平原地區耕地不能被開發的土地使用障礙。加上河北是太陽能板生產大省,企業在此開發,建設成本有天然便利。
為此,保定市因勢利導出臺了《沿太行山光伏規模化應用示范帶發展規劃》,直接吸引了央企和地方企業開發入駐。
曲陽縣副縣長芮蘭軍介紹,曲陽對全縣的荒山和丘陵地帶進行了全面摸底,發現有20萬畝適合發展光伏的資源,換算能發展光伏的容量是2000兆瓦;縣里拿出了交通條件較好的1200兆瓦,自2012年以來先后與中電投集團、長江三峽、英利、華電國際、河北晶龍等多家知名企業簽訂了1200兆瓦、總投資120億元的光伏產業發展協議。
負責開發柳樹溝村光伏的中電投集團河北公司保定新能源發電公司總經理胡俊芳對記者說,企業與村民簽署了土地租用協議,荒地按照每畝年租金150元的價格,以10年為租期一次性付給村民,使山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有了固定收入。
“村里人多的一次性拿到了七、八萬元的租金,一般也有四、五萬元。”柳樹溝村村民夏德雷對記者說。他常年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但村里建起了光伏電站后,建設期間的雇工和運營期間的清潔太陽能板成了他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夏德雷透露,建設期男勞力每天給120元,女勞力給100元。平時擦太陽能板還有收入,這活較輕松,村里留守的老人也能干,每月20多天,既不耽誤農活,也比外出打工強。
據測算,僅中電投集團在曲陽縣規劃的300兆瓦光伏電站建成后,年產值就有4.48億元,上繳稅收6500萬元,可使當地16個村1.8萬貧困人口受益。
作者:重華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