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起,《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開始實施。屆時,全省所有城鎮新建建筑都要嚴格按這一標準進行“綠色設計”。新標準對建筑設計提出了哪些“綠色”要求,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記者昨天采訪了建設部門的專家。 大于2萬平米,至少利用一種可再生能源&nb
下個月起,《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開始實施。屆時,全省所有城鎮新建建筑都要嚴格按這一標準進行“綠色設計”。新標準對建筑設計提出了哪些“綠色”要求,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記者昨天采訪了建設部門的專家。
大于2萬平米,至少利用一種可再生能源 近年來,太陽能供水、地源熱泵系統等節能措施,在我市的一些公共建筑、住宅區方興未艾,起到了很好的節能減排示范作用。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要求,建筑面積大于20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應至少利用一種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規定:僅采用太陽能光熱系統提供生活熱水,其年用熱量比例不應低于50%;僅采用地源熱泵系統提供空調冷、熱量,其比例不應低于設計狀態的負荷20%;僅采用太陽能光伏系統提供電量,其總功率不應低于建筑物變壓器總裝機容量的0.2%。
出門最多500米就有公共汽車站 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要求住宅區場地交通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住宅區出入口應與周邊現有交通網絡對接,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公共汽車站不宜超過500米,軌道交通站不宜超過800米;住宅區內道路系統應便捷順暢,滿足消防、救護及減災、救災等要求;機動車停車應滿足節約用地的要求,優先采用地下停車和立體停車的方式,地面停車比例不宜大于20%,平面布置宜相對集中,減少車輛通行對行人的影響,并在臨近建筑主入口處設置殘疾人專用停車位;場地內應結合綠化景觀設計完善步行道系統,提供配套的休憩設施,并綜合考慮遮陰、排水要求;人行通道應安全、舒適,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且與場地外人行通道無障礙連通。
建筑毗鄰交通干線宜采取降噪措施 車水馬龍產生的噪聲,是困擾交通干道旁居民的“心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要求,建筑毗鄰城市交通干線時,宜采取下列措施降低噪聲影響:加強外墻、外窗、外門等圍護結構及構件的隔聲性能,宜將走廊、衛生間等輔助用房及對噪聲不敏感的房間設于毗鄰城市交通干線一側,宜合理利用建筑裙房或底層凸出設計等遮擋沿路交通噪聲,且面向城市交通干線的建筑面寬不宜過寬。也可使用聲屏障等設施來阻隔交通噪聲。建筑采用輕型屋蓋時,屋面宜采取鋪設阻尼材料、設置吊頂等措施防止雨噪聲。
住宅建筑中的臥室、起居室內的噪聲級應符合相關規定,臥室晝間、夜間的噪聲分別小于等于45分貝、37分貝,起居室全天噪聲都要小于等于45分貝。住宅建筑中的分戶墻、分戶樓板及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間樓板的空氣聲隔聲性能應符合相關規定,分戶墻、分戶樓板應能達到抗45分貝音量的標準,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間樓板應能達到抗51分貝音量的標準。住宅建筑中的外窗(包括未封閉陽臺的門)的空氣聲隔聲性能也應符合相關標準,交通干線兩側臥室、起居室的窗應能達到抗30分貝音量的標準,其他窗應能達到抗25分貝音量的標準。
作者:姜傳剛 來源:揚州新聞網-揚州晚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