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加碼新能源業務,蘋果公司在川參與光伏電站項目 第一天,漲停;第二天,繼續漲停—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3個月的通威股份,5月11日復牌后得到市場的熱情回應。通威股份將大舉進軍新能源產業,實施產業鏈深度融合。 除了本土光伏龍頭企業,美國蘋
通威股份加碼新能源業務,蘋果公司在川參與光伏電站項目
第一天,漲停;第二天,繼續漲停—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3個月的通威股份,5月11日復牌后得到市場的熱情回應。通威股份將大舉進軍新能源產業,實施產業鏈深度融合。
除了本土光伏龍頭企業,美國蘋果公司也在4月宣布將以注資川企方式,在阿壩州投建兩個共計4萬千瓦的低倍聚光光伏電站項目。
幾多起伏的光伏產業再次高調走進公眾視野,此次有何不同?
技術御寒
扛過去的企業看到了“春天”
有業內人士認為,蘋果入川發展光伏產業,對四川光伏產業來說是“狼來了”。
“這也正是川企提升實力的機會,或許是一條‘鯰魚’。”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認為,良性競爭,將促使川企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技術升級提速步伐。
這點,永祥多晶硅已經開始嘗到甜頭。“前段時間還15萬元左右每噸,現在又回落了一點,13萬元左右每噸,不過現在的承受力強多了。”董事長馮德志很自信。
作為光伏產業的上游,多晶硅價格的“高臺跳水”此前一度成為多晶硅生產企業不能承受之痛。記者梳理發現,多晶硅價格2007年是每噸350萬元,再后來跌到180萬元、70萬元、30萬元。2013年以來則在10多萬元以內徘徊,不少企業都在成本價的邊緣掙扎。
去年底,永祥投資6億多元用于四氯化硅冷氫化節能降耗技改項目,今年3月底試生產。“只有先上技改才能降低成本,才有競爭機會。”馮德志透露,通過技改,永祥的多晶硅生產成本控制在每噸7萬元左右,綜合能耗降至70千瓦時左右,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我們終于跑贏了目前每噸13萬多元的市價。”馮德志如是說。
順利達產后,永祥多晶硅公司多晶硅年產量將突破1.5萬噸,可一躍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能夠成為最大,除了技改,與行業的大面積洗牌不無關系。
同在樂山、同樣也啟動了冷氫化技改的樂電天威,終究沒能堅持到最后。
去年11月,樂山電力發布公告,因控股子公司樂電天威資不抵債,擬以債權人身份向法院申請樂電天威破產清算。這也是我省多晶硅兩大巨頭天威四川硅業和新光硅業接連倒下后,又一個在寒冬中失守的企業。目前我省多晶硅生產企業僅有永祥和瑞能等少數企業還在生產。
期盼中的“春天”姍姍來遲。今年一季度,我省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長283.8%。
模式創新
互聯網思維深度融合產業鏈
5月10日晚間,通威股份公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定增收購永祥股份99.9999%的股權和通威新能源100%股權,同時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用于發展“漁光一體”、“農光互補”、“農戶屋頂電站”等新產業模式和補充流動資金,加碼光伏產業。
按照計劃,通威股份針對“漁光一體”、“農光互補”項目,將在江蘇、天津、四川、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全國多個省市開展業務,申報的項目規模超過200兆瓦;此外,還計劃在東部及沿海地區建設超過35000戶農戶屋頂分布式發電項目,合計裝機容量約為100兆瓦。
業內人士分析,農業與新能源產業的協同發展,通威集團的光伏產業也將更加立體。
4月初,參加“2015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的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光透露一個愿景:公司對四川的定位,是未來五年至十年中國地區光伏電站最大發展的區域。除了建電站,還計劃在川建制造基地,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預計最近三年在川投資將達50億元,未來幾年投資將達百億元。
對此,電子科技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吳孟強提醒要看到外來巨頭入川背后的“著力點”。他分析,蘋果很可能以光伏電站為契機,布局電力互聯網項目,入主電站維護、運營、綜合開發利用等高附加值服務領域。“這也提醒我們,除制造外,電站建設外最重要的是發電效率的提高、壽命延長、系統可靠性的增強,維護成本的降低。”吳孟強說,這些都需要軟性的支持。光伏企業應依托成都良好的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布局互聯網+電力,或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在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和應用中尋求新的商業機遇。“也就是說光伏產業的發展模式創新,同樣需要互聯網思維。”
作者:曾小清 董世梅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