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晚,驅車行駛在邢臺市東環路上,道路兩側華美的路燈昭示著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 這些路燈白天吸收無窮無盡的太陽能,夜晚發出明亮的光芒。“邢臺是座‘太陽城’。”市委書記姜德果介紹,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從無到有,短短幾年的時間,邢臺躋身我國光伏領域第一梯隊,先后被命名為“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光伏光熱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以光伏產業為支撐,如今,邢臺市新能源產業產值已占據全省的半壁江山,正成為邢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新能源產業打造成后續支柱產業
“2009年,邢臺市新能源產業產值為127.5億元,在全市所有產業中排名第5。”8月21日,邢臺市發改委主任姜桂蓮翻開“2009年重點行業主要指標一覽表”,向記者介紹。
縱覽此表,2009年產值排名位居前4位的依次是鋼鐵、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煤化工。新能源產業規模偏小,是名副其實的“小老弟”。
但新能源產業在邢臺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發展潛力巨大。“與先進市相比,邢臺經濟總量小、發展速度慢,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點行業產值小、貢獻率低。”市長劉大群說,盤點全市各個產業,排名榜首的鋼鐵產業年產值還不到400億元,支撐力明顯不足。同時發展過于依賴鋼鐵、煤炭等傳統產業、過度依賴資源能源的消耗,直接影響著全市的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為此,在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同時,邢臺市期待在更高的層次上尋求突破。著眼于全市經濟的轉型和明天的發展,邢臺必須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后續支柱產業。
新能源產業寄托著邢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追趕與超越的厚望。“從2006年以來,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能源產業產值開始打著滾往上翻。”姜桂蓮說,在邢臺的產業發展史上,還沒有哪一個產業能夠連續幾年保持如此高的增速。
同時新能源產業屬國家和我省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品的生產量和使用量位居世界第一,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未來3-5年,我國將成為世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主要市場之一;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連續4年翻番,成為全球第4大風電市場。“按照規劃,2012年,邢臺新能源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超過鋼鐵、煤炭等產業,成為邢臺加快發展的新支撐。”劉大群信心滿懷地說。
加快科技創新,搶占技術高端
8月27日,記者來到地處邢臺寧晉的晶龍集團。在生產車間里,只見一片片薄如蟬翼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傳送帶上緩緩“流”過,經過一道道精密的加工工序后,被發往世界各地。“目前,晶龍所有生產線全部開足馬力生產,產品依然供不應求。”晶龍集團董事長靳寶芳說,今年上半年,晶龍實現銷售收入91.65億元,超出了年初計劃的53%。“能夠在全國光伏企業陣營中脫穎而出,這與晶龍持之以恒地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密不可分。”靳寶芳介紹,近年來,晶龍每年科研投入資金都在20多億元。作為回報,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保持著單晶硅生產技術和硅片切割技術的業界領先水平。
創新無止境,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邢臺需要不斷向產業鏈高端挺進。
今年初,邢臺新能源產業陣營又迎來了幾位重量級的合作伙伴,該市與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研究院、河北善鑫泰瑞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新能源新材料產學研聯盟及研發測試中心。
按照協議,邢臺市每年投入巨資用于研發測試中心的建設運行和設備購置。4方將聯合進行太陽能、鋰離子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能源產品的研發。兩所高校每年負責申請國家專利4到6項,由邢臺市開發區、善鑫泰瑞公司提供中試平臺,發布新能源項目。該中心所有研發成果將優先在開發區完成中試,并推向產業化。
同時,邢臺市還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培養人才,建立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實習基地,為企業培養、輸送專業技術人才。“截至目前,以晶龍等龍頭企業為依托,邢臺新能源產業已與太陽能研究處于國際前沿的馬丁格林實驗室、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北京太陽能研究所等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姜桂蓮介紹,依托強大的研發能力,邢臺目前在光伏產業領域擁有國家專利100余項,積累自主知識產權近300項,初步擁有了“多晶硅—單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照明”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培育壯大產業集群,破解“有企業、無產業”難題
在邢臺,晶龍成為其新能源產業的代名詞。但除了晶龍,邢臺的新能源產業還有什么?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晶龍銷售收入107億元,占邢臺新能源產業的8成以上。“有企業、無產業,這是邢臺新能源產業亟待突破的難題。”市委書記姜德果一針見血地指出,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聚集,成為邢臺培育后續支柱產業的當務之急。“未來的新能源產業,將不再是晶龍一枝獨秀。”劉大群說,按照規劃,著眼于破解“有企業、無產業”難題,邢臺開發區、寧晉、沙河將成為邢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三大基地。“這是我們年初引進的慶豐光能科技,該項目總投資17億元,建成后年可產300萬MW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8月29日,指著眼前正在建設的工地,市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孫勝利說,“為加快引進高水平新能源項目,我們專門成立了新能源產業招商局。提高項目進區門檻,實行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那些能夠完善產業鏈條的高附加值項目。”
今年上半年,開發區的新能源產業聚集呈明顯加速狀態,先后有18個高科技光伏新能源項目落戶,總投資達68.14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13.9億元,實現利稅24.8億元。
按照規劃,邢臺市開發區將建設總面積2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產業基地。該區將按照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形成生產、科研、商務等8大功能區,最終建成國內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產業鏈條完善、園區功能齊全的國家級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同時,寧晉光伏產業基地將鼓勵晶龍集團依托優勢,以太陽能電池升級的專業化產業鏈為主線,力促產業整體提檔升級;沙河光電玻璃生產基地將重點發展光電玻璃、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站等產業。以三大基地和一批重點項目為支撐,加快推進全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未來邢臺的新能源產業,不會僅僅是光伏產業,將會是光電、風電等產業齊頭并進的喜人局面。”姜德果介紹,目前,以中鋼邢機等企業為依托,邢臺正謀劃加快發展風電裝備產業;到2012年,邢臺將實現風電整機年生產能力1000臺套,成為我國重要的風電裝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