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聰自家樓頂的42塊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記者 方勝/圖
“你看,這是我家昨天的發電量。”記者眼前的小伙子蔡聰,皮膚黝黑,談吐干練。他熟練地打開手機上一款名字叫做“Solar Man”(直譯為“太陽人”)的APP,上面記錄著各個時段的發電總量。“有時拿出手機跟朋友炫一下,感覺還是挺酷的。”
蔡聰自家樓頂的42塊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記者 方勝/圖
“你看,這是我家昨天的發電量。”記者眼前的小伙子蔡聰,皮膚黝黑,談吐干練。他熟練地打開手機上一款名字叫做“Solar Man”(直譯為“太陽人”)的APP,上面記錄著各個時段的發電總量。“有時拿出手機跟朋友炫一下,感覺還是挺酷的。”
蔡聰是田面新村的原住民、一家投資基金的副總裁,也是深圳首個利用自家樓頂建起光伏發電站的都市“賣電翁”。從2014年7月15日這個小小的屋頂發電站發電并網以來,一年里共發電約1.2萬度,盈利近1.5萬元。
5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資成本
走上田面新村24棟蔡聰自家的樓頂,42塊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套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總投資7萬多元,設備除了這42塊太陽能電池板和必備的計量電表外,還包括一臺三相光伏并網逆變器。電池板能將太陽能轉化為直流電,但是我們日常的城市電網用的是交流電,逆變器可以把直流電轉換為可并網的交流電,再輸入公共電網。
“從經濟上而言,屋頂光伏發電站相當具有可行性。”蔡聰為記者仔細算起了這筆賬:這套系統最大發電功率為10.5千瓦,年均發電量約1.2萬度,所發電量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算上政府的補貼,年收入將近1.5萬元,預計5年左右即可收回7萬多元的投資成本。
“發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大約是20年,因此投資回報率還是相當不錯的,也和我們當初的預期差不多。”蔡聰說。
喝上深圳個人光伏發電“頭啖湯”
曾經在倫敦留學的蔡聰,對新鮮事物有著超過普通人的接受度。“在西方發達國家,太陽能利用、甚至是個人太陽能利用,都已經非常普及。”早就想自己建套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蔡聰,在2013年底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后迎來了機會。根據相關配套文件,政府不僅大力扶持個人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還將給予發電者0.42元/度的發電補貼。
2014年初,蔡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徐慎越,開始探討利用蔡聰自家屋頂建造深圳第一個并網的居民分布式光伏電站,并開始了向供電局的申請流程。除了必備的手續外,個人發電系統與電網對接有復雜的技術要求。由于蔡聰是深圳市個人發電的頭一戶,接受申報的福田供電局格外重視,結合其他城市的經驗,組織技術人員對供電方案、設計圖紙進行了充分的技術論證。供電部門人員多次實地勘察、試驗,研究解決電能質量、監測并治理諧波、防孤島保護、公共電網檢修人員安全等各種問題,最終在當年7月15日實現了這個小小的發電站的安全并網。
作者:方勝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