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中國的風電和光伏制造,在國際上競爭力比較強,產量占到了全世界的65%。
來源:網易
原標題:梁志鵬:中國的風電和光伏產量占全世界的65%
2月25日上午,2016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全球環境競爭力報告(2015)》聯合發布暨“十三五”時期區域競爭戰略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對中國各省份的競爭力等情況做出了說明。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原黨組書記、兩部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教授對《全球環境競爭力報告》做出了分析。
以下為會議實錄:
楊群:現在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先生發言。
梁志鵬: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參加這兩個藍皮書的發布會,在這兒也談一點個人的感想,不代表我們單位,因為今天是學術性的會議,只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從這兩個報告來看,我覺得,從經濟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與能源還是非常相關的,特別是現在的能源革命,對今后的區域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們都知道,能源對環境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從經濟意義上來講,主要有兩點,能源的供應能力對一個區域的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可能這兩三年大家的感覺不明顯,在五年前的時候,像江浙一帶,長期缺電,實際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們也知道西北地區還有西南地區能源資源是很豐富的,同時能源價值也比較低,這方面實際上也是對經濟競爭力有關聯的。我們現在一方面要大力節能,一方面發展可再生能源。實際上大家很關心,我們這樣一個能源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改善環境的同時,它的價格會不會上升?上升得多不多?這和經濟的競爭力是非常密切的。更多人關心能源和環境的關系,確實我們認為,能源利用方式的合理不合理,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污染物的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都有直接的影響,同時還有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全局性的影響,所以這兩塊與環境都是密切相關的。
全球氣候變化,雖然是全局性的,最后受害的每個局部也是不一樣的。對中國來講,可能我們受到的危害比別的地方還要大一些,因為氣象災害,我們國家也是受害最大的區域。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我們國家“十二五”采取了非常堅決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善,我們看到環境質量的效益的改善是很有限的,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因為我們過去派忙的二氧化硫可能是酸雨,影響了我們的土地,并不是過了一年就消失了,所以我們只有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才能減少環境污染。
作者: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