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玻璃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力車輪胎生產種類及產量國內最大;廢舊輪胎循環利用全國最先進;環保型PET薄膜包裝新材料技術國內最強。”近日在宿遷市宿豫區訪轉型,宿豫人一口氣給記者報出四個“全國之最”。
宿豫區委書記曹秀明說,發展新興產業不能照搬照抄,蘇北地區轉型不能“跟風跑”。
玩轉“一塊玻璃”,傳統產業里長出高科技
一塊1平方米的黑灰色玻璃,接上兩根導線和一個蓄電池,在陽光的照射下,5個并排的小燈泡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去年11月10日,在江蘇秀強玻璃工藝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董事長盧秀強指著源源下線的玻璃板說,“這叫光伏發電玻璃,由6層特殊的膜組成的,有了它,就可以把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轉化成電能。”
秀強玻璃公司是宿豫區地道的本土企業,通過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開發出應用于冰箱、彩電的家電玻璃,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為30%,國內為55%。
“上年又新上光伏玻璃和航空玻璃生產線,讓一噸石英砂原料的附加值翻了近十倍。”盧秀強說,因為人無我有,國外客商經常住在宿遷等提貨。企業也從當初的“小不點”,長成了世界最大的玻璃深加工制造廠。
宿豫人玩轉“一塊玻璃”,是他們“就地轉型”理念的生動詮釋。宿豫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袁恒說,蘇北在區位、扶持資金、產業配套等方面不占優勢,跟蘇南爭搶旗艦型新興產業項目不現實,引導本土傳統企業升級,同樣能開出高科技之“花”。目前,宿豫正打造光伏玻璃、橡膠制品等六大百億級產業,全都是當地傳統產業土壤里“長”出來的高科技。
創新產業鏈,差異競爭“不走尋常路”
同樣是光伏項目,當很多地方熱衷于單晶硅和多單晶硅項目的引進時,宿豫人卻引來了后道的光伏逆變器項目。2009年落戶宿豫經濟開發區的山億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門生產太陽能發電配套設備的高科技公司。
“我們的太陽能光伏逆變器的轉換率國內第一,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轉換率達97.6%。”公司負責人張運鑫指著一臺體積很小的逆變器自豪地說,公司生產的太陽能光伏并網逆變器、風力發電并網逆變器、太陽能跟蹤系統,遠銷德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俄羅斯等20個國家和地區。這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差異化產品,讓山億公司既搭上了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快車”,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的“撞車”。
如果說山億新能源是在光伏產業鏈上錯位競爭,那么江蘇旭源科技有限公司則另辟蹊徑,新造了一條沒有“晶硅”的光伏產業鏈。由中科院電工所創辦的旭源科技,現已成功開發出非晶硅太陽能發電組建系列產品設備項目,首批非晶硅光伏發電系統集成產品于去年底下線,技術含量和產品等級都填補國內空白。
光伏新能源如此,其他產業亦然。投資10億元的江蘇三元輪胎有限公司,憑借不怕被釘扎的差異化產品,年產輪胎3億條,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江蘇強維橡塑公司研發的高鐵軌道彈性墊片產品,可用于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宿豫開發區企業開發的TCO鍍膜玻璃,使下游電池轉換率提高3%—5%,填補了國內導電玻璃領域的空白……
一大批獨家的新興產業和產品,構成了宿豫新興產業發展的獨特風景。目前,宿豫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數量占整個宿遷市的一半以上,區發改委同志說,三年前,3000萬元銷售收入的企業在宿豫就算了不起,如今,全區60家重點企業中銷售過億元的有20多家,絕大多數都是新興產業。更讓人欣喜的是,這些企業都有非常好的成長性,“三五年之內,就能出一批五十億上百億的企業。”
搶抓“軟”商機,
產業“體質”比“體重”更重要
采訪中,一個細節令記者印象深刻。宿豫區經貿局局長錢黎明挨個介紹當地的新興產業,說了半天,才想起還有一個投資10多億元的轉移鋼鐵項目。在他們看來,產業的“體質”比“體重”更重要。
京東商城是宿豫提升產業“體質”的得意之作。2009年11月,宿豫區把全國最大的3C網上購物平臺——京東商城引進經濟開發區,建起了全國最大的客戶服務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呼叫席位400余個,日訂單處理量突破3.5萬單。2010年,京東商城又投資6億元建設集呼叫服務、物流配送、自主研發、資產管理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信息技術產業園。京東商城承接的華東地區訂單,今后將大多從這里發往各地。
受成本提升、用地緊張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軟件企業紛紛將區域中心乃至總部遷移到國內二三線城市。宿豫全力以赴,搶抓引“軟”良機。
2010年初,宿豫區在北京舉辦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推介會,國內50多家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拋出橄欖枝,阿芙漂網、天音咪啦網、億瑪在線等知名軟企現場簽約落戶;2010年4月,雷托斯科技公司在宿豫經濟開發區舉行成立揭牌儀式,填補了宿豫在物聯網開發、智能化系統集成、SAAS公共服務平臺等領域的產業空白;去年7月,騰訊搜索江蘇客戶服務中心又與宿豫區簽約,將合作建設騰訊搜索蘇北運營中心,為宿遷及蘇北地區4000家中小企業提供網絡銷售、在線對話、一站通商家服務。
搶抓“軟”商機,宿豫制訂了包括人才培訓補貼、市場開拓補貼、認證補貼、服務平臺建設補貼等近20項優惠政策。日前,宿豫又把新城區“地標”金莎大廈掛上了“宿豫軟件創意基地”的牌子,為承接軟件產業轉移挪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