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木積極搶抓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政策機遇,利用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追風逐日”,吸引眾多能源巨頭搶灘聚集,中雞、錦界、喬岔灘、墩梁等光伏、風電都并網發電。
隨著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格局的逐漸形成,作為實現趕超發展的新動能,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培育了跨越崛起的新引擎,增加了民生事業
近年來,神木積極搶抓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政策機遇,利用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追風逐日”,吸引眾多能源巨頭搶灘聚集,中雞、錦界、喬岔灘、墩梁等光伏、風電都并網發電。
隨著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格局的逐漸形成,作為實現趕超發展的新動能,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培育了跨越崛起的新引擎,增加了民生事業的新抓手,走進了一片產業海洋,神木新能源產業發展正演繹著一輪集聚集智發展的新變革。
光伏發電——清潔環保,改善生態環境
省市備案項目總裝機容量1030兆瓦
在神木市中雞鎮前雞村綠源光伏發電站、錦界鎮光伏發電園區,一排排汲取著太陽光芒的晶硅板整齊地排列著,大面積荒草地成為“聚電盆”。
“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像這樣一塊310瓦的光伏板,平均每天可以產生1度電。”綠源光伏發電站總經理王軟胡指著一塊光伏板說。“光伏發電方便管理,還安全,在操控室就可以看到全區的光板情況,每天9點到17點這個時間段是發電高峰期,當太陽光照射到光伏板上時,發電量很快就升上來了。”
綠源光伏發電站于2015年9月1日開工建設,2016年1月14日首臺光伏逆變機組并網發電。發電站光伏裝機容量5萬千瓦,年平均約每天發20萬度電。在清潔環保方面,按照運行25年計算,電站年平均上網發電量大約73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3萬噸,減少多種有害氣體和廢氣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7萬噸、煙塵1.7萬噸、二氧化硫約1800噸、氮氧化物920噸。在項目建設時,發電站注重生態保護,種植了松樹、沙蒿等植物,今后還將種植苜蓿,以實現充分利用資源、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
目前,神木市不含榆神工業園區現有省級備案光伏發電項目共17個810兆瓦,建成14個670兆瓦。市級備案項目18個360兆瓦,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為1030兆瓦。
風能發電——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發展
建成并網總裝機容量1280兆瓦,去年發電量約為8億度
在喬岔灘辦事處高仁里峁村華電風電場,66臺高75米、風葉直徑93米的風力發電機,在凜冽的寒風中不停轉動,像一朵朵白色的花,給冬日的村莊帶來了生機。
華電風電場、國華風電場的投入運營,改寫了全市無風電的歷史,拉開了神木市風能開發的序幕,為神木綠色可持續發展開辟了又一條道路,節能減排工作也取得新突破。
其中,華電喬岔灘99兆瓦風電場于2016年10月建成投產,完成投資8個億。“風電場建設投產以來,在發展中牢記發展綠色能源、推進低碳生活的使命,堅持依法建設、合法經營,完成了林業、土地等手續辦理,通過了環保、水保驗收,檔案管理順利通過陜西省檢查驗收。從投產至2017年底,累計完成發電量1.85億千瓦時,折合節約標準煤5.9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約21萬噸。”風電場站長牧浩說。
走近風力發電機,旋轉的葉片呼呼地響,據牧浩介紹:“風機是自動化管理,葉片隨著風的方向在不時地自動調整。選擇安裝風機的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安裝地點不合適,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前期的測試工作很重要。”
目前該風電場二期100兆瓦和三期50兆瓦風電項目已獲得省發改委批準。牧浩說:“神木地區由于小風季較多,秋季和春季風速較好,夏天風速較差,針對這種四類風場的風速特點,計劃2、3期裝機的風機葉片更長、塔筒更高。這樣捕獲風能就更大,在小風速下也能發電,滿足神木區域的發展需要。”神木市現有風電核準項目9個,有國華墩梁一、二、三、四、五期各50兆瓦,六期100兆瓦,華電風電場一、二期、三期。
截至2017年年底,不含榆神工業園區管理項目,神木市共批復新能源總裝機容量1870兆瓦,建成并網總裝機容量1280兆瓦,2017年發電量約為8億度。
原標題:神木無限風光助推綠色發展
作者:劉艷 來源:榆林日報
責任編輯:zhang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