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光伏扶貧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光伏發電繼4次寫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14、2015、2016、2017)、1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之后,再次被列入國家級行動綱領——《中國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白皮書之內,已被列入國家十大扶貧工程之一的光伏扶貧則成為關系易地扶貧搬遷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2018年約280萬人異地搬遷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中國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6和2017兩年已順利完成589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2018年將再實施約280萬人的搬遷建設任務
光伏扶貧寫入白皮書
能源新聞網注意到,《中國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結束語三部分,共計9703字,設有“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意義”、“堅持以脫貧目標統領搬遷安置全過程和“瞄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群眾”等十大章節。在第六章“因戶因人施策幫助搬遷群眾穩定脫貧”中,白皮書就光伏發電、光伏扶貧在易地搬遷工作中的作用加以了闡述和分析,特摘選相關文字如下:
易地扶貧搬遷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房子有沒有蓋起來,貧困戶有沒有搬進去,更要看搬遷群眾的錢袋子有沒有鼓起來。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實現較好結合,也為貧困群眾分散居住時難以開展的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扶貧車間等項目提供了條件,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助力扶貧提供了平臺。各地立足安置區資源優勢,因戶因人施策,發展特色農牧業、勞務經濟,探索資產收益扶貧,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
從有關易地扶貧搬遷指導思想的表述上看,易地搬遷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方式和前提,目的是通過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和生態扶貧等扶貧工程相結合,讓困難群眾的腰包鼓起來。光伏扶貧從屬于產業扶貧,自然要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發揮更大的力量。
同時,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脫離了自然條件惡劣的羈絆,也為光伏扶貧、電商扶貧、扶貧車間等項目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打開了空間,賦予了更重的任務和擔子。
“因戶因人施策幫助搬遷群眾穩定脫貧”一章中,白皮書還對探索易地扶貧搬遷與光伏股權投資相結合的扶貧模式加以舉證,并提及“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四荒地、林場和水面等資產“等內容,結合近年火爆的戶用光伏市場、集中式光伏電站、水上光伏電站、光伏農場等產業創新模式,這為探索光伏發電的應用模式、股權投資模式邊界,充分釋放光伏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在打贏脫貧攻堅中的潛力提供了想象空間。
《中國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關于光伏的描述具體如下:
有的地方將集體土地上的水電、礦產、光伏等資源開發賦予集體股權,讓搬遷群眾分享資源開發收益。有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四荒地、林場和水面等資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增加搬遷群眾資產性收入。如,湖北省鄖西縣依托五龍河景區建設安置區,引導搬遷群眾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農特產品、景區務工等增加收入。
2016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光伏扶貧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劃定了工作重點,并提供了配套政策措施。
此后,相關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機關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了光伏扶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務等,使得光伏扶貧成為“十三五”期間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十三五”脫貧攻堅決勝期的臨近,隨著光伏扶貧的產業定位、幫扶模式和目標更加清晰明確,未來光伏扶貧、光伏發電將會把這張“中國名片”打得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