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目前形勢分析,2018年硅片、電池、組件平均利用率或將分別下滑至66.5%、57.8%及47.6%。今年下半年行業產能利用率有可能會更低,一些專門聚焦國際、國內中小市場的企業將面臨停產、破產,導致行業內重組整合活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日前在“2018中國光伏領袖峰會”上表示。
“531新政”后,中國光伏產業正在面對產能過剩、利潤低迷等現實問題。新形勢下,中國光伏企業紛紛主動“走出去”,積極探索“逆境”下的成長之路,其中開拓海外市場又一次被寄予厚望。
新形勢催生新要求
作為政策引導型產業,“531新政”對光伏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王勃華認為,在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政策的影響力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
“目前,官方及多位專家都預計我國光伏將在2022年全面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那么,2018-2021這3年就顯得尤為重要,政策環境將風云變幻,影響力度也會加大。”王勃華提醒。
雖然國家能源局在“531新政”后多次強調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毫不動搖,但企業仍心存疑慮。
“若梳理此前發展過程會發現,我國光伏產業僅用4年時間便占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這是根本性的變化。”王勃華告訴記者,“現階段需要轉變此前如何開拓市場的議題,逐漸將以前的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從拼規模、速度、價格調整為拼質量、技術、效益。這是新形勢下對光伏產業的新要求。”
王勃華補充說:“此次政策調整只是一個信號,無論是否出臺補充政策,國家調控光伏發展規模的政策思想不會改變,補貼退坡也是必然。”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表示,在市場劣質產能過剩、缺少高效產能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苦練內功,持續推動技術的革新與進步,為降本增效做出新的努力。
“光伏產業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能夠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具有產業化領先優勢的新興行業,發展潛力巨大。”王勃華說,“相信新政出臺不會一味利空,未來利空利好會交替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