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分布式光伏3.0升級公益行”華北地區第二站目標鎖定:全國人大環資委從業40余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推動者、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徐曉東先生,是北京早期身體力行的家庭光伏踐行者。北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直接總輻射量為4907MJ/m2,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根據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等級劃分標準,北京地區屬太陽能資源三類地區。徐曉東的家位于北京順義一個綠樹環繞的小區內,家庭電站建在自家的四層小樓屋頂上,總裝機容量約4.23KW,2012年開始并網,成為北京成功并網的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帶頭人之一。
在國家下發的《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中,北京,不設規模指標限制。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期間,北京市域內并網的分布式光伏項目給予0.3元/千瓦時市級補助,連續補助5年。截止2017年12月31日,獲得北京市分布式光伏項目補貼的包括:71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總規模為50.3MW;5912個以上戶用光伏項目,總規模為49.15MW以上,可見分布式光伏近幾年快速發展著,并逐步走進京城的家家戶戶。
剛下過大雨的早晨,行動組的成員們便來到了徐參事的家中,徐參事熱情地出來迎接我們。
徐參事帶著我們徑直上到他家的閣樓頂上,安全意識極強的徐參事事先早早準備了梯子、手套、安全保險繩,還為大家準備了西瓜,這讓團隊所有人非常感動。他用腳擋住梯子,送所有人一番扶墻登梯,爬上了屋頂后才最后上來,動作十分靈巧,堪比年輕人。
爬上屋頂后,映入眼簾的是18塊多晶硅光伏電池板的屋頂系統,徐參事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他家的綠色家庭電站,對于崇尚新能源低碳生活的他來說,這個電站是他倡導綠色生活的方式經典的驕傲之作。
在國家電網開始支持出臺支持分布式光伏并網的前一年,徐參事就率先于北京安裝了屋頂光伏,親歷了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編制以及修訂的徐參事,篤信在未來我國的能源結構改革、氣候變化中,匹夫有責,從事環保事業多年,低碳綠色已經成為他的生活理念,以一己之力在光伏行業的發展中起到帶頭的作用。
小組成員在檢查完逆變器后,對現場進行了測量,并進行外觀檢查,組件功率的測試,部分組件的紅外測試。測試結束后,探討出升級替換的方案。
濕熱不僅讓人不舒服,也對組件帶來嚴峻考驗,工作組發現該電站超過一半的組件出現了蝸牛紋。蝸牛紋表現為寬如手指的暗色線條分布,因為看起來像是蝸牛爬過之后留下的痕跡,所以俗稱蝸牛紋。蝸牛紋是在高溫高濕、有光照和電池片隱裂的共同作用下,EVA中的氧化劑與銀柵線發生氧化反應,導致白色銀柵線變成暗灰色的現象。由于蝸牛痕多數與隱裂的存在有關,因此不僅影響組件外觀,而且一定程度上降低組件的可靠性能,更嚴重的是會導致組件提前失效。蝸牛紋對組件性能的影響及該電站的實際衰減情況的研究將后續在中科院電工所檢測實驗室里開展。
光伏組件戶外實際衰減和失效情況的研究是降低光伏風險提高可靠性的關鍵,國際國內都開展大量研究。組件在戶外實際運行是多種環境因素的交疊作用,無法用實驗室加速實驗表征。對實際運行組件的性能退化機理進行研究是提高對氣候特有的戶外實際光伏衰減機制的認識的重要渠道,對我國不同氣候區下光伏組件的測試和失效標準的建立將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替換升級活動將采用的是隆基樂葉高效單晶組件和古瑞瓦特逆變器,并得到了河北能源勘測和設計技術支持,和杜邦在高可靠高耐候材料的持續跟蹤聯合研究,對于30余年倡導綠色能源的徐參事來說,對這個活動非常支持,他非常期待此次更換新組件后的發電能力能有所提升。
“分布式3.0升級公益行”將目光聚焦在近10-15年間,尋找選取不同資源氣候區的實地應用的典型分布式系統,用3.0時代產品進行免費升級替換,并進行分布式系統PR綜合能效以及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關鍵部件和材料性能評估和分析,其在不同氣候條件和運維工況下的性能分析和老化機理研究成果,將反饋于行業,為改善制造工藝和提升材料改性,提供實證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