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特斯拉上海公司注冊資本僅有1億元。如今,業務經營范圍也擴展到了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領域。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已經從原本的1億元增至46.7億元,經營范圍也有所擴大。
5月10日獲得營業執照時,特斯拉上海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技術轉讓。
如今,業務進一步擴展到了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領域。
今年7月,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該項目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
特斯拉稱,從建廠到生產需要2年左右,之后則需要2至3年才能達到預計產量目標,也就是最早也要到2022年才能實現。
彭博社隨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特斯拉計劃在中國工廠投資50億美元,正考慮在中國募集資金。馬斯克則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特斯拉無意增加股本,將通過“本地融資”來支持上海特斯拉建廠。
目前,特斯拉中國工廠已啟動招聘,崗位以建廠相關為主,后續生產研發相關崗位還沒開始。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市場為特斯拉2017年的總營收做出了大約17%的貢獻,在華年銷量估計為1.5萬輛。
有分析認為,中國擁有全球增速最快的汽車市場,消費者購買力強,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可以縮短從制造到銷售的周期和成本,是特斯拉當下的最優選擇。
此外,貿易摩擦陰云之下,在上海建廠的另一好處在于,這可以幫助特斯拉實現本土化生產,避免進口關稅,以更低的價格在中國銷售。
今年4月17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的時間表,其中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于今年取消。此前,中國政府規定外資車廠只能通過合資形式存在,且持股比例最高不能超過50%。
路透、彭博等多家媒體援引汽車行業分析師稱,中國汽車行業開放短期內的主要受益者,就是包括特斯拉在內、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車廠。
在中國市場混得風生水起的同時,特斯拉卻在美國搞出了一大堆事,引來不少麻煩。
“天價私有化”鬧劇曲終人散之后,馬斯克又因在直播中抽大麻引起爭議。
與此同時,特斯拉公司高層還經歷了一場人事巨震:首席人事官Gaby Toledano離職之后,上任僅一個月的特斯拉首席會計官Dave Morton也將辭職。
周五(9月7日),特斯拉股債齊跌,股價創兩年最大盤中跌幅,收創五個月新低,債券收益率則逼近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