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正經歷一次深度洗牌。國內市場平價上網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對降本需求更加急迫;海外市場向光伏“中國制造”展開懷抱。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將結束歐盟自2013年起對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成熟的海外市場對優質光伏產品抱有極大的期待。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對高效組件技術的研究、投入及掌握程度逐步提升,行業領先者們已具備一定的優質產能量產能力。
進入9月,光伏行業利好消息不斷。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到期后終止,中歐光伏貿易將恢復到正常市場狀態。國內上市公司半年報相繼披露,光伏企業盈利能力與健康狀況持續提升……
自規模發展后歷經提質增效的快速轉型,我國光伏行業全球影響力與自身健康指數與日俱增。雖遭遇今年下半年國內市場暫時性調整,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的全球能源戰略方向不變。現階段,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外部環境(國內及海外市場需求)都促使光伏行業向著高品質、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邁進。借此時機,企業在產能規劃與技術儲備上快速反應,以迎接平價上網市場拐點的提早到來,這其中龍頭企業的表現最具期待。
為數不多的具有競爭優勢行業
同樣是采用“引進來”,再“走出去”的發展模式。光伏與高鐵,被冠以“中國制造”響當當的名片推向海外,其中不可撼動的核心競爭優勢已然形成并持續發揮效力。
如今,用“依賴”關系定義中國光伏與全球光伏兩者的關聯程度并不為過。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規模方面,截止2017年底,我國多晶硅產量約占全球的55%,硅片約占87%,電池片約占69%,組件約占71%,逆變器約占55%,各個環節均已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具有較強全球市場競爭力。
產能方面的優勢證明了中國制造的能力,軟實力的生成則代表了中國制造的水平。十年里,光伏組件和系統價格下降幅度達90%,成本管控、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也位于全球前列,裝備國產化率不斷攀升,全球市場活躍著中國光伏企業供應產品的現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貫穿全產業鏈布局,兼顧各環節全面開花,注重軟、硬實力的同步提升,光伏行業在供給側為滿足時下與未來國內及海外市場需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十年有余的多晶硅制造領域就親歷了我國光伏行業成長的這一過程,也根據時代需求各異而不斷推陳出新。技術優勢不斷積累,設備國產化率一再提升,人才儲備輸送機制逐步成熟……一系列軟、硬實力的有效結合為滿足2020年及以后的市場需求做好鋪墊。
有機構預測,2020年以后,全球光伏裝機量或將呈現爆發態勢。作為產業鏈最上游的多晶硅環節,其制造水平既決定了全行業的產品品質又在持續的降本壓力下給行業預留空間。
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軍表示:“受國內平價上網和海外高端產品需求加大的影響,在制造端上游,未來高品質多晶硅需求量會明顯增加,與普通多晶硅價差將進一步拉大。”在成功完成了跑得快的先前使命后,跑得穩、跑得遠有如接下來的課題對我國新能源發展乃至行業的每個領域提出拷問。時下,國內高效電池、組件產能不斷釋放,為其提供品質保證的多晶硅制造環節也正在從原有格局中跳出,向高純多晶硅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