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學家預測中美將于2019年達成貿易協議
丹麥Danske銀行首席分析師及中國問題專家Allan von Mehren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2019年,貿易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將開始顯現。Mehren預計,在2019年的某個時刻,美國將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Mehren曾準確預言了美、中之間貿易摩擦的升級。就在Mehren的報告發布后不久,11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電話溝通“進行得非常順利”。不過,Mehren警告說,美國和中國需要時間來進行協商。《澳華財經在線》
2.1~10月甘肅外送電量266.02億千瓦時
據甘肅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預結算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甘肅外送電量266.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42%,提前完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甘肅省政府商定的“力爭2018年甘肅外送電量達到260億千瓦時,同比再增長30%”的目標。其中,新能源外送130.90億千瓦時,占總外送電量的49.21%,拉動甘肅新能源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增長678小時,甘肅新能源發展環境得以改善。隨著新能源外送渠道和規模擴大,1~10月,甘肅新能源棄風、棄光率同比下降12.65%和10.07%,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28.03%。
3.2018年德國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將達38%
能源產業集團BDEW和研究機構ZSW近日表示,2018年德國有望產生足夠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以滿足近38%的電力消耗,高于2017年的約36%。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這一數字為38%,得益于高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在產量方面,前三季度的綠色電力總產量為1690億千瓦時,占總量的35%,高于去年同期的32%。
4.西北能源監管局頒發第三張增量配電業務許可證
11月06日,西北能源監管局向陜西韓城市經開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業主——韓城光明配售電有限責任公司頒發了轄區內第三張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韓城市經開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確定的全國以及陜西省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之一,項目業主經公開招標確定,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陜西陜煤韓城礦業有限公司、韓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試點項目園區配電設備總容量200兆伏安,園區以工業用電負荷為主。
5.澄城國家光伏領跑基地項目進展順利
截至目前,澄城國家光伏領跑基地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8億元,手續全部辦理完成,土地流轉基本到位,升壓站建設快速推進,打樁環節全面鋪開,項目四打樁完成27%、9575根,項目五打樁完成39%、11151根,同時安裝部分支架和光伏板。預計11月底設備安裝全部完成,有望12月底建成投產并網發電。該項目是2017年國家能源局批復的10個光伏應用領跑基地之一,屬2018年省級重點建設項目,規劃面積6250畝,總投資13.2億元,由國電投集團及晶科電力共同投資建設,主要包括200兆瓦光伏電站、110千伏升壓站、監測中心、復合農業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6.安彩高科停止運行光伏玻璃二廠窯爐
安彩高科11月7日晚間公告,公司光伏玻璃二廠窯爐處于運行后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公司決定停止運行光伏玻璃二廠窯爐,預計會對今年業績造成一定影響,初步預計需計提減值準備。目前,公司正開展退城進園工作,900t/d光伏玻璃項目已于8月9日開工建設,項目建設進展較快。另外,公司光伏玻璃一廠窯爐及其他相關生產線仍正常穩定運行,能夠保證對重要客戶的產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