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說自己很低調,不太接受采訪。但在光伏產業,由他任董事長的協鑫集團卻全球知名——其多晶硅產能長期排世界最前列。去年底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發布“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協鑫集團排名第一。
如今光伏巨頭將“大舉入川”。4月17日,2019年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現場,協鑫集團正式簽署協議,將投資60億元在樂山建設年產6萬噸多晶硅生產項目,同時將硅產業相關業務轉至四川。這將對相關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新格局:
一個項目相當于全國1/5產能
標志著多晶硅產業版圖“西遷”
6萬噸多晶硅生產項目,是個什么概念?
作為多晶硅產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多晶硅產能約29萬噸/年。一個項目就相當于全國產能的1/5。朱共山透露,該項目產能目前約占集團總產能的40%,未來會增加到50%以上。
項目產能如此之大,會導致過剩嗎?
“首先項目并不是新增產能,更確切地說是產能轉移。”朱共山表示,將淘汰位于江蘇的“落后產能”,而在引進新技術、新的工藝路線基礎上在樂山形成迭代后的全新生產能力。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這一項目標志著多晶硅產業版圖“西遷”,“西部有清潔且便宜的能源,加上新技術運用,有助于生產出低成本、高品質的多晶硅。”他表示樂山將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高品質多晶硅產地之一。
新可能:
多晶硅發展完全可不要補貼
光伏發電價格可比煤電更低
過去幾年,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一段“過山車”式旅程,多重因素導致行業陷入階段性低谷。對此,朱共山認為,光伏行業在2019年會逐步迎來復蘇,回歸到理性、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
他同時表示,未來產業復蘇,不是“昨日重現”,“這一輪發展,都是要做到不要國家補貼,成本、收益能算得過賬的企業。”雖然國家能源局明確2022年前光伏發電仍有補貼,但在他看來,目前已完全可以甩掉 “拐杖”。
他特別強調,樂山6萬噸多晶硅生產項目并不需要國家補貼。
“光伏發電,完全可以做到比煤炭發電成本還要低。事實上我們已經做到了。”他表示,過去十年,光伏組件、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而煤炭價格卻在上升。協鑫在青海已經可以做到度電上網價格降至0.35元,略低于當地火電價格。
朱共山表示,協鑫還將把高端硅膠、高端有機硅生產等轉入四川。
隆基、晶科進行產能布局
除了協鑫外,隆基、晶科也不約而同進行未來產能布局計劃,據統計,三大光伏巨頭累計投資近270億元。
隆基綠能簽訂銀川年產15吉瓦單晶硅棒和硅片及3吉瓦單晶電池建設項目投資協議,其中年產15吉瓦的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投資約43億元;年產3吉瓦單晶電池項目投資約15.5億元;共計58.5億元。
隆基表示,銀川年產15吉瓦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計劃于2020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投產,年產3吉瓦單晶電池項目計劃于2020年上半年開始逐步投產。截至2018年底,隆基綠能單晶硅片產能28吉瓦,預計到2019年擴產到36吉瓦,2020年產能達到45吉瓦。同時公司2018年組件產能達到10吉瓦。
晶科能源亦有類似消息傳出,晶科在其2018年財報中預計,至2019年底,其硅片產能將達到15吉瓦(其中單晶11吉瓦),光伏電池達到10吉瓦(包括9.2吉瓦的PERC電池)、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達到15吉瓦,擴產計劃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