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5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那么,今天政策的推出,對于光伏風電行業來說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在減少行業發展對國家補貼的依賴、平價上網的大趨勢下,行業又該往何處轉型呢?
2019年一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89億千瓦,已達到“十三五”規劃目標的90%。
國家能源局表示,各省地區將通過競爭配置方式分配需國家補貼的項目。此外,為了避免出現新的棄風問題,新的無需補貼的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必須已具備消納能力為前提條件,不落實消納能力,也不能建設。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信息數據中心副主任 徐國新:是對我們現行的、已有的一個政策的積累,和對未來我們平價上網目標之間做的一個有序的銜接,是一個平穩過度的一個政策。我們都知道“十三五”風電規劃的目標,現在是接近完成,那么,我們目前出臺的政策,就是使我們有序地平滑過渡到“十三五”后,甚至到“十四五”平價上網時代的這么一個政策。推進我們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控制我們非技術成本的下降。
記者了解到,2018年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74億千瓦,年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均居世界首位。
業內人士認為,實行新機制后,光伏行業發展的市場化導向更明確,補貼退坡信號更清晰。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新聞發言人 劉譯陽:應該說政策下來以后,可以讓一批真正有技術實力的、能夠高質量發展的、成本也比較低的,代表一些先進性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總體來說,大家對政策的預期還是比較正面的,所以這應該對整個中國光伏的發展來說是個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