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光伏板塊正在迎來一場繁榮盛景。
6月17日,光伏支架廠商中信博科創板過會。緊接著在第二天,光伏銀漿材料企業帝科股份在深交所敲鑼。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截至6月23日,A股光伏板塊共計63家上市公司(含已批復但未掛牌),總市值達9260億元。與此同時,金剛線龍頭美暢新材以及A股本年度最大的IPO三峽新能源正蓄勢待發。
2001年以來A股光伏板塊每年新掛牌公司數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自2001年以來,A股光伏板塊曾數次涌現上市潮——2010年和2011年,每年登陸A股的光伏公司數量均為7家;2012年和2017年,每年登陸A股的光伏公司數量則均為5家。其他年份表現便波瀾不驚,特別是在2001年、2005年、2013年、2015年以及2016年,都出現了上市空窗。但在今年,光伏資本市場再度熱鬧起來。在科創板的助推下,截至目前,共計10家公司掛牌(或擬掛牌)上市,數量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天合光能、奧特維、金博股份以及固德威、中信博均登陸科創板。
輔材領域成大贏家
“多晶硅料-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及系統解決方案)”,是外界所熟知的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重點環節。在目前的A股光伏板塊中,這些重點環節上市公司棋布、充分競爭。尤其是在電池片、組件端,巨頭涌現。不過,每一個巨頭似乎都有一個“垂直一體化”的夢。從早年的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到如今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無論是自上而下,亦或是自下而上,光伏垂直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從未消失。
但由于融資渠道受限,絕大多數巨頭企業都是在上市后明確了垂直一體化的發展思路。絕大多數光伏企業在IPO時,是某一細分領域的“優等生”。例如,即便目前市值最高的隆基股份,最初的角色是向多晶技術發起挑戰的單晶擁躉,并以單晶硅片業務起家。
不過,今年光伏產業的IPO則是設備和輔材公司唱起了主角。在今年上市的光伏公司中,除了天合光能、晶科科技外,其他公司則分別來自于光伏設備、逆變器和輔材。
隨著今年上能電氣上市以及固德威獲科創板批文,A股逆變器領域共計6家上市公司形成“對壘”。這其中,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以及上能電氣市場份額突出。在目前主要涉足逆變器的6家公司中,錦浪科技、固德威以及上能電氣主營收入依賴逆變器,而陽光電源則以形成逆變器、電站系統集成、電力發電等多元化的收入結構。事實上,其他三家逆變器公司也在逐步探索業務延伸,以擺脫單一主營業務結構帶來的業務波動風險。其中,錦浪科技便向下游戶用領域試探摸索。
在設備端,今年則迎來了英杰電氣和奧特維兩家公司。主營業務顯示,英杰電氣主要從事功率控制系統裝置為代表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光伏行業的多晶硅、單晶硅生產等領域;奧特維則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同樣應用于晶硅光伏行業等。而在目前上游設備領域,已經出現如捷佳偉創、邁為股份、晶盛機電等設備龍頭。
今年光伏的輔材領域,不斷涌入新鮮血液——賽伍技術、金博股份、帝科股份以及中信博的上市,將輔材公司的隊伍擴容。這四家公司分別對應背板、碳基復合材料、銀漿以及支架。這其中,帝科股份的上市在業內人士看來頗具意義。在銀漿領域,杜邦、賀利氏、三星SDI等外企占據了全球正面銀漿領域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這也使得正面銀漿國產化進程勢在必行。而以帝科股份為代表的國內正銀企業打破了國內正面銀漿市場的進口依賴。
股價“過山車”
目前,A股光伏板塊出現了第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隆基股份。截至6月23日收盤,該公司總市值為1358億元。
隆基股份帶來的市值效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本對于光伏產業發展的信心。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A股光伏板塊百億市值的公司已經屢見不鮮,數量達到22家。總市值超過300億元的公司數量為8家。其中,市值位列前三的分別是隆基股份(1358億元)、通威股份(705億元)、中環股份(604億元)。
而在今年登陸A股的10家上市公司中,天合光能、晶科科技進入百億市值俱樂部,最新市值分別為347億元、211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截至6月23日收盤,今年上市的光伏公司經過爆炒后最高點的股價較首發價格均實現超過100%漲幅。其中,英杰電氣、賽伍技術、奧特維上市以來的最高價格一度較首發價格漲幅分別達434.76%、215.20%、201.12%。
但熱浪退去,資金面逐漸回歸理性。部分上市公司當前股價已經較最高點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截至6月23日收盤,英杰電氣、金博股份以及晶科科技的最新股價較首發價格的漲幅低于100%。其中,英杰電氣漲幅僅為56.42%。
英杰電氣的首發價格為33.66元/股,盤中最高價格一度高達180元/股(不復權)。但今年4月初,該公司以一波連續四個跌停,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財務數據顯示,英杰電氣當前盈利表現不佳。2019年,該公司增收不增利,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1億元,同比下降2.01%。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業績延續跌勢,實現營業收入0.91億元,同比下滑5.4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20億元,通下降23.26%。
“過山車”的英杰電氣目前股價陷入低迷。截至6月23日收盤,該公司報收52.65元/股,下跌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