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山東發布《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下稱“《規劃》”),提出在濟南市依托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推進“中國氫谷”建設;在青島市依托山東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打造“東方氫島”。
山東將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實現山東省氫能產業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突破性發展,打造“中國氫谷”、“東方氫島”兩大品牌,培育壯大“魯氫經濟帶”(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聊城—濟寧),建成集氫能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產品應用、商業運營于一體的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示范區,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規劃》提出,在濟南市依托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推進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建設,合理布局加氫站,形成科學高效加氫網絡和氫能供應系統,打造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商務會展、商業應用基地。
在青島市依托山東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打造氫能創新研發高地;合理布局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培育氫能軌道車輛及船舶研發制造基地、氫能港口機械及物流應用基地、氫能熱電聯供及固定式、分布式電源研發應用基地,全力打造“東方氫島”。
借助兩大氫能高地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魯氫經濟帶其他城市的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以濰坊、淄博市為龍頭的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產業集群和以聊城、濟寧市為龍頭的燃料電池整車及氫能制儲裝備產業集群。
其中,濰坊市重點打造世界領先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基地,淄博市重點打造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聊城市重點打造燃料電池整車研發制造基地,濟寧市重點打造氫能制取儲運裝備產業基地。
山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許勃當天在解讀《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山東啟動燃料電池領先計劃,鼓勵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聯動,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其中,自2017年底依托濰柴動力實施的“燃料電池”央地聯合重點專項,獲得國撥經費支持2.26億元。
通過該專項實施,建立起“單電池-電堆-系統-整車”的氫燃料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了氫能發展的“山東模式”,為助推山東省乃至全國燃料電池產業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許勃表示,下一步,山東省科技廳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山東省氫能產業上下游單位的協同創新,進一步加強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一是持續加強氫能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堅。針對《規劃》中提到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仍處于攻關期”等問題短板,以國家級、省級科技計劃實施為抓手,充分發揮領軍人才、創新平臺引領作用,加大工業副產氫利用與純化技術、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制備技術、模塊化大功率電堆制造技術、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集成技術等攻堅力度,力爭到2025建立起完善的氫能技術創新體系。
同時加強與科技部的對接,積極爭取科技部對山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應用試點城市(群)的支持,推動山東省在氫能領域研發部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二是加大氫能領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圍繞打造氫燃料電池領域科技創新高地,以山東省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為依托,加快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已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咨詢論證。
依托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聚集省內外氫能領域優質創新資源,加快打造山東能源研究院在氫能領域的創新優勢。此外,圍繞氫能產業創新鏈條發展需求,加快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推動氫能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
三是加快凝聚氫能領域國內外創新資源。目前,創新國際化的趨勢愈加明顯,氫能產業是具有戰略性和先導性的新興產業,更需要以全球視野來謀劃和推動創新。
“我們將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國際化戰略攻堅行動,面向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氫能技術優勢國家和地區,加快吸引、凝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加快先進技術成果的引進消化吸收,積極主動融入氫能產業全球創新網絡。”許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