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國內硅料庫存已基本消化完成。
在下半年企業新增產能很小的情況下,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
多晶硅市場將迎需求高峰。
多家行業研究機構認為,未來一年,國內硅料漲價趨勢明顯。
進入下半年,隨著光伏競價、平價項目陸續啟動,以及海外需求的不斷回暖,硅片、電池片、組件等關鍵零部件需求迅速拉升。受此影響,光伏產業供應鏈上游硅料端供應趨緊。7月前兩周,硅料一直處于小幅回升態勢。業內預計,雖然部分企業擬擴張產能,但考慮到新產能投產需要時間,且尚需半年左右的品質爬坡期,明年硅料價格或仍將處于上漲區間。
連續兩周價格上漲
7月以來,因供應趨緊,國內硅料價格一直小幅攀升。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數據,上周,單晶致密料價格為5.95—6.1萬元/噸,成交均價回升至6.06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2.19%;單晶菜花料價格區間在5.6-5.75萬元/噸,成交均價小幅回升至5.64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53%。
這已經是多晶硅連續3周價格回升,和上半年市場價格“屢創新低”形成明顯對比。
據硅業分會7月初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市場評述及后市展望》,由于海外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大面積擱置,國內電池片、組件訂單被取消或延后,企業庫存開始積壓,導致需求大幅縮減,而同期多晶硅供應相對持穩,因此多晶硅價格連續創歷史新低。
統計顯示,從4月第一周開始,多晶硅價格連續8周創歷史新低。截至5月下旬,單晶致密料價格跌至5.84萬元/噸,同比跌幅達到21.9%;多晶免洗料價值跌至2.97萬元/噸,同比跌幅達到52%。今年上半年,單晶致密料均價6.62萬元/噸,同比下滑14.4%;多晶免洗料均價3.82萬元/噸,同比大幅下跌41.2%。
6月開始,隨著單晶硅片新產能逐步釋放,硅料需求有所增加,同期多晶硅一線大廠檢修,市場供應開始出現偏緊跡象。當時,硅料企業提價意愿強烈,但下游硅片企業在產能擴張的同時面臨價格繼續下調的風險,為控制成本,壓價力度未減,導致6月多晶硅市場以博弈為主,7月多晶硅價格才出現小幅回升。
短期將迎需求高峰
在行業研究機構看來,截至6月末,國內硅料庫存已經基本消化完成。在下半年企業增量很小的情況下,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多晶硅市場將迎需求高峰。
據硅業分會分析,由于下半年硅片產能釋放多集中在第三季度,而極少供應增量將在第四季度末釋放,因此預計多晶硅價格將在第三季度呈上升趨勢,第四季度后期隨著硅片產能釋放完成,同期多晶硅供應相對充足,屆時硅料價格則有下滑的可能。
“單晶硅片擴產比較厲害,同期硅料市場增量卻不是很多。從統計數據來看,年底前僅有兩家企業有新增產能投入:即保利協鑫增產2萬噸/年,東方希望預計增產3萬噸/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多晶硅事業部主任劉晶告訴記者,“今年底,我國多晶硅年產能將從2020年6月末的41.95萬噸提升至12月末的47.03萬噸。”
在單晶產品備受追捧的背景下,中金公司則特別關注了單晶料市場供需情況。據其7月13日發布的最新研報,單晶料市場需求將在今年第四季度迎峰值。從單晶供需計算,第三季度的供需比例接近平衡,第四季度將會呈現緊缺。第四季度39吉瓦的單晶需求相當于年化44萬噸的單晶料需求。在不考慮檢修的情況下,目前總產能只能貢獻約年化39萬噸,還有5萬噸缺口。
擴產在即難解近渴
同時,海外產能的逐步退出,或進一步加劇國內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據外媒報道,韓國主流多晶硅生產商韓華集團將于2021年2月前關閉旗下多晶硅生產部門,正式退出多晶硅生產領域,預計將減少約1.5萬噸的多晶硅供應。同時,韓國另一大型多晶硅制造商OCI今年也表示,將關閉韓國本土的的兩個多晶硅工廠,涉及多晶硅產能約5.2萬噸。
多家行業研究機構認為,未來一年,國內硅料上漲趨勢明顯。在此背景下,已有企業宣布擴產計劃。
2月底,通威股份樂山高純晶硅二期項目正式簽訂。據悉,樂山二期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5億元,建設年產3.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該項目已于3月啟動。
7月初,上機數控表示,目前公司單晶硅業務產銷兩旺,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擴大產能的基礎,擬由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在包頭投資建設規模為年產8吉瓦的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為募集充足資金,上機數控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
遠水難解近渴。有行業機構認為,從新產能擴張節奏來看,短期內新增產能無法平衡市場供需。上述提及的樂山二期項目預計將于明年9月投產,即使順利按期完工,新投產的硅料產能還有半年左右的品質爬坡期。因此,在未來一年內,硅料市場實質上并沒有新增產能投產。
劉晶表示:“隨著光伏發電距離平價上網越來越近,硅片、電池片、組件不斷有新增產能,這些增量要大于硅料的增量,或將對未來硅料價格有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