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山東11月現貨整月試結算的通知終于官宣了。雖然之前媒體已經爆出了通知原文,但電力交易中心官網刊登消息才算是塵埃落定。不過筆者發現,山東電力交易中心的官網上居然錯把“整月”寫成了“正月”。當然,也可能不是錯別字,意思是說,11月的整月結算結果,不會像5月的試結算拖了將近五個月才結算,到明年的正
10月12日,山東11月現貨整月試結算的通知終于官宣了。雖然之前媒體已經爆出了通知原文,但電力交易中心官網刊登消息才算是塵埃落定。不過筆者發現,山東電力交易中心的官網上居然錯把“整月”寫成了“正月”。
當然,也可能不是錯別字,意思是說,11月的整月結算結果,不會像5月的試結算拖了將近五個月才結算,到明年的正月,就能完成結算了。
錯別字當然算不上這次官宣最大的問題。山東省現貨試點之前沸沸揚揚的不平衡資金問題在10月9日也算有了階段性成果。山東能監辦和能源局聯合發文,確定“外來電、新能源、涉外應急、核電”四大市場主體按照優先電量比例分攤市場發用電量分時段不匹配產生的不平衡資金(3349.66萬元)。
上一次的問題終于在這次試結算之前解決了,為了避免整月試結算產生更多的不平衡資金,山東省“天才般”地創造了一條“低谷用電量超過35%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參與”的規則。
表面上看,似乎是因為上次試結算中暴露出了較為嚴重的“峰谷電價”倒掛問題,才出臺了這個規則。但隱藏在背后的“用戶退市”問題更值得我們警惕。國家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的政策思路,在此受到挑戰。
新一輪電改的最終目標是對電力體制進行改革,而絕非單純的“降低電價、用戶受益”。山東5月現貨試結算因為新能源大發導致峰谷電價倒掛,本就是未來真實市場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不讓售電公司、用戶、發電企業在珍貴的整月結算試運行中提前感受市場的真實與殘酷,只是以“用戶退市”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來避免不平衡資金,未免有違改革初衷。
通過電量數量等級分級的辦法,限制了小用戶的進入,表面上,是保護了小的售電公司和小用戶,實際上,是沒有給小的售電公司和用戶適應轉變的演練機會。不在“淺水區”練習,明年一下子進入長周期結算的“深水區”,結果不言而喻。這個政策的實行,將加速售電市場的整合。
從5月到11月,在長達5個多月的時間里,山東電改為何陷入僵局?不平衡資金的分攤難題的背后,又存在哪些不為人所知的博弈?11月的現貨結算試運行,山東電改能更進一步么?
作者: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