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光伏行業先是經歷了多晶硅料的價格連漲,如今又遭遇光伏玻璃猛漲。從原材料到輔材,光伏行業這一年并不太平。進入11月,主流品種3.2mm光伏玻璃價格已漲至44元/平方米左右,環比上月漲逾20%。7月至今,該品種累計漲幅達八成。而部分小廠的11月報價更高達50元/平方米。光伏玻璃行業目前仍延續供不應求的局面。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光伏行業先是經歷了多晶硅料的價格連漲,如今又遭遇光伏玻璃猛漲。從原材料到輔材,光伏行業這一年并不太平。
進入11月,主流品種3.2mm光伏玻璃價格已漲至44元/平方米左右,環比上月漲逾20%。7月至今,該品種累計漲幅達八成。而部分小廠的11月報價更高達50元/平方米。光伏玻璃行業目前仍延續供不應求的局面。
相關上市公司股價與業績也有可觀的表現。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今年三季報披露,公司營業總收入40.17億元,同比增長18.81%,凈利潤8.12億元,同比增長59.94%。
而且福萊特股價相較于今年7月初,已上漲逾130%,截至11月2日收盤,已達44.43元/股。
與此相對應的則是下游光伏組件廠商的“郁悶”,除了成本增長外,市場還普遍存在供不應求的局面。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線組件廠商相關負責人則稱,“已經開始考慮減產,下調開工率。”
光伏玻璃價格漲幅達八成
今年光伏玻璃價格的猛漲,時刻牽動著光伏組件廠商的神經。
根據卓創資訊的數據,7月3.2mm光伏玻璃價格還在24元/平方米左右,而到了10月底這一數字已飆漲至41元/平方米以上。
而最新報價顯示,進入11月,3.2mm光伏玻璃價格已漲至44元/平方米左右,環比上月漲逾20%。7月至今,該品種累計漲幅達八成。而部分小廠的11月報價更高達50元/平方米。光伏玻璃行業目前仍延續供不應求的局面。
有光伏玻璃大廠的負責人表示,“現在根本無法答應供貨量,催單電話每天接個不停。”而一些小廠則稱,“根本沒貨。”
與此同時,光伏玻璃相關企業的股價與業績也在近半年迎來猛漲。光伏玻璃龍頭信義光能從7月至今,股價漲幅超80%,福萊特漲幅更是達到130%。
另一邊,光伏組件廠商則憂心忡忡,光伏玻璃價格上漲已經讓組件成本接連上升,出貨周期拉長,如今還面臨“一片難求”,影響訂單交付。
一位組件廠商負責人表示,大廠或許還能接受玻璃價格的飛漲,但對小廠來說或許是致命的打擊,“買不到,買不起,生產線已經受到威脅。”
而業界對光伏玻璃這輪持續的價格上漲判斷,多為“供需失衡所致”。
一方面,國內搶裝潮疊加海外市場的需求,讓四季度成為全年旺季。但組件功率提升對于玻璃尺寸、薄片化以及加工工藝要求趨高,導致了部分小規模產線成本、規格等劣勢愈發明顯,進入改造停產周期,催化了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國內頭部組件廠商今年紛紛宣布擴產計劃,光伏玻璃需求旺盛。而且,伴隨著雙面組件行業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光伏組件廠商對光伏玻璃的需求巨大。智匯光伏創始人王淑娟曾向媒體表示,今年以來,雙面雙玻組件應用比例提高,已接近40%。
光伏玻璃需求旺盛但供應短缺的局面,讓部分光伏組件企業生產陷入困頓。
供需矛盾短期內或無法解決
讓一些組件廠商擔憂的是,供需失衡短期內或許并不會結束。
今年1月份工信部發布《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回答》,將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等工業玻璃原片)項目均列入需要進行產能置換的類別。
而根據工信部10月26日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72號建議的答復》,光伏玻璃仍被認定為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必須實施產能置換,根據不同項目情況開展減量或等量置換。即只有在淘汰舊玻璃產能的情況下,才能上馬新產能。
加之光伏玻璃產能投建周期較長——從立項到滿產需要約兩年半時間,以及資產屬性重——生產項目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投資壁壘高。所以,即使信義光能、福萊特、亞瑪頓、彩虹、南玻A先后公布擴產計劃,實際落地產能與光伏行業需求仍有一定時間差。
光伏玻璃龍頭企業福萊特不久前在對外路演中就表示,“2021年預計光伏玻璃還會有15%左右的缺口。盡管福萊特已經擴增5600噸的產能,信義擴增4000噸,但是這些產線是分布在不同季度建造投產,光伏玻璃窯爐本身更是有爬坡期,建造完畢后大概需要3個月左右才能達到預計產能,所以實際供給市場的量沒有那么多,而光伏玻璃市場需求仍在增加,所以需求量還是超過裝機量的。預測政策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光伏玻璃至少2022年才能緩解、達到供需平衡。”
而當前光伏產業發展勢頭正盛。據伍德麥肯茲最新研究報告《全球光伏市場展望第三季度》,預計今年光伏安裝容量將達到115GW dc,同比增加5%。在亞洲,中國市場繼續強勁復蘇。伍德麥肯茲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安裝容量將達到39GW dc。
安信證券則預測,由于雙玻滲透率提升導致光伏玻璃需求高增且供給端釋放周期較長,在考慮需求不受到外部重大因素影響的前提條件下,2020/2021年光伏玻璃整體供需偏緊。根據測算,2020/2021年光伏玻璃的理論供給平穩量分別在2.67和3.54萬噸/天,而實際的供給按目前情況來看僅在2.55和3.47萬噸/天,存在1175.6噸/天和692.4噸/天的供給缺口。
高增長的產能需求與光玻璃行業的產能限制矛盾凸顯,多家券商分析師預測,供應偏緊局面將很可能繼續支持價格維持高位,同時不排除有進一步在2021年提價可能。
光伏產業鏈協同努力
2019年是中國光伏“平價上網”元年,《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正式啟動平價上網和國家補貼競價配置工作,補貼退坡信號更加清晰,市場化發展趨勢明顯。
2020年8月5日發布的《關于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通知中公布了2020年光伏平價上網項目的裝機規模為33.05GW且平價項目必須于2020年底前開工、2021年底前并網。平價規模超出市場預期,反映出當前投資成本下光伏平價項目已具備可觀收益率。
而由于單體太陽能光伏電池機械強度差且容易氧化和銹蝕,太陽能電池片通常被EVA膠膜密封在玻璃和背板的中間,組成具有封裝及內部連接的、能單獨提供直流電輸出的光伏組件,因此光伏玻璃是晶硅光伏組件生產的必備材料。
有一線光伏組件廠商表示,如今光伏玻璃等輔材價格的上漲或成為影響光伏平價上網的“一道坎”。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秘書長史利民此前就曾呼吁:“在光伏平價上網的大趨勢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均應該協同努力,共同降本。光伏玻璃價格在最近三個月漲幅在50%以上,主要原因還是現有產業政策限制了玻璃產能擴張,把光伏玻璃和普通建材玻璃混在一起了。光伏用玻璃不僅不過剩,而且還是相對短缺的,有很多二三線組件廠商還在為購買玻璃而犯愁。近期已有部分組件商因買不到玻璃停產。國內及海外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均主推雙面發電系統,這使得光伏玻璃的需求量在大型電站市場翻了一番,玻璃目前已經成為光伏產業鏈的主要瓶頸。”
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秘書長呂芳近期也向媒體表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光伏產能結構問題,2025年全年新增裝機有可能突破300GW,2025年底全球組件產能有可能超過400GW,供應鏈安全尤其重要,原輔材料和設備供應鏈均要協同起來,不能有短板。光伏用的超白玻璃應該與普通建材玻璃區分出來,作為光伏產業的輔材鼓勵發展。”
作者:畢華章 來源:每經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