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高度贊譽,也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引領了方向,
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高度贊譽,也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引領了方向,并將推動智慧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需要我們在系統掌握全球能源發展規律基礎上,利用數字化賦能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領域,利用跨界融合激發企業發展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促進相關產業的清潔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具體來看,應準確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全球能源發展主要趨勢
近十年來,全球能源發展呈現以下四個趨勢:
一是清潔能源占比不斷提升。2009年到2019年十年間,全球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由33.5%提升至42.3%,增幅8.8%。其中,我國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由25.5%提升至40.8%,增幅15.3%,增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作為清潔能源企業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已達到53%,清潔低碳已成為國家電投的鮮明特色,并將持續引領相關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二是分布式能源成為能源產業重要的增量來源。分布式能源就地就近消納利用和雙向傳輸,將替代原有集中式、大網傳輸的能源供給方式,實現生產與消費一體化,有助于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全面重構。近年來,分布式電源占全球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已經達到25%-30%,正成為能源產業重要的增量來源。其中,我國2019年分布式光伏占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40.5%,為我國電力系統提供了有益補充,預計未來這一比重還將持續增加。
三是清潔能源經濟性不斷增強。隨著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清潔能源發電成本正在持續降低,經濟性方面已基本具備與化石能源競爭的能力,在部分地區甚至已經開始低于化石能源。例如,過去十年,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下降了92%。隨著清潔能源經濟性的持續提升,可以預見,清潔能源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即將到來。
四是能源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與數字化在能源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催生了能源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帶來能源商業模式和交易模式深刻變革。數字化技術應用在推進多種能源協同、集中式與分布式協同的同時,實現了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優化配置,促進了能源系統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
二、智慧能源體系建設的四大著力點
能源和智慧正在創造著未來,勇于在智慧能源領域大膽嘗試和開拓進取的企業,終將成為未來綜合智慧能源的引領者。智慧能源體系建設要在供給側加快實現清潔低碳、用戶側加快向能源服務轉型、數字賦能實現智慧化發展、建立和諧共生的生態能源體系等四個著力點重點發力:
(一)在供給側加快實現清潔低碳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加速可再生能源開發,加大核電投資力度,提高能源供應中的電能占比,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調整,構建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國家電投作為唯一涵蓋全部電源類型的發電企業,一直在清潔低碳發展道路上砥礪前行。預計到2025年,電力裝機超過2.2億千瓦,清潔能源比重超過60%;到2035年,電力裝機超過2.7億千瓦,清潔能源比重超過75%,隨著能源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一比重有望持續提升。例如,國家電投在青海地區已經實現了水光互補發電,將不穩定的太陽能發電變成了穩定的電力輸出,從青藏高原源源不斷的送往中原大地;下一步,國家電投還將構建水、風、光、儲多能互補和穩定、安全、經濟、高效的清潔能源體系,并在能源項目的設計、制造、建設和運維等環節與智慧能源技術緊密結合,將使整個能源體系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加經濟。此外,安全高效發展核電也將助力我國供給側實現清潔低碳發展。
(二)在用戶側加快向能源服務轉型
用戶側的發展空間是無限的,以往能源企業,尤其是電力企業,發電主要是供給電網,再由電網向用戶側供應。未來發電企業也將會進入到用戶端,逐步從B2B向B2C+B2B的轉型,實現從能源生產型企業向能源服務型企業的轉型。
當前,國家電投正順應時代潮流,努力將綜合智慧能源打造成集團公司最重要的增長極,以便實現更好的貼近用戶、服務用戶。主要是通過加強電、熱、冷、氣、水的綜合利用和源-網-荷-儲-用的協調互動,提升終端能效,節約土地資源,提高用能經濟性。一方面通過源-網-荷-儲-用協調發展,把智慧、清潔、經濟的能源送到千家萬戶;另一方面將家家戶戶的網絡和城市的管理網絡、應急、衛生等網絡結合起來,提高整個網絡的使用價值,并將節省的經濟成本讓利于市場,惠及廣大消費者。以交通領域為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0%以上,通過加大電、氫替代力度,將為我國交通領域碳減排做出巨大貢獻。目前,交通領域能耗約占全球總能耗的29%左右,但電氣化程度方興未艾,剛剛到1.3%。未來假如交通領域電能替代量增加10%,將會新增1.8萬億度用電量,市場發展潛力無限。國家電投在交通領域電能替代已經開始先行先試,率先推出的智能換電重卡和裝載機完整解決方案,每年新增電量3600萬度,替代柴油約1080萬升,實現了交通領域電能替代的突破。此外,國家電投還將利用氫能服務北京冬奧會清潔用能需求,正在加快推進北京延慶冬奧會配套制氫、加氫項目落地實施。隨著科技進步,未來國家電投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有望應用于船舶與飛機動力中。
(三)數字賦能實現智慧化發展
近年來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5G時代到來,進一步催化了能源產業與信息產業的跨界融合。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互聯網起步較晚,數字化技術對于能源生產和消費的賦能還有待深化,網絡安全保障措施有待強化。推動能源工業互聯網建設,能極大激發我國能源行業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2019年2月15日,中電聯和國家電投牽頭設立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建立了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融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工業互聯網生態,使全球能源互聯網企業和智慧能源企業在這個平臺上發揮聰明才智,為智慧能源帶來新發展、新引領和新變化。當前,我國穩居全球第一的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為智慧能源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技術創新領域,能源與數字的跨界融合也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可以預見,隨著新能源的更大規模發展,多能互補及綜合智慧能源的數字化時代將很快就來臨,并將迸發更大的活力。
以長江經濟帶為例。利用電氫替代實現長江經濟帶能源供需平衡及保障,可節約近1.5億噸石油,相當于我國2019年原油進口量的46%。如果將長江經濟帶的能源替代模式拓展到全國范圍,產生的影響將會更大。在長江經濟帶開展智慧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能夠覆蓋八萬多個城市和村莊,惠及9600萬人口。初步測算,可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16萬億元以上,帶動地區總經濟量達45萬億元;此外還將產生更重要的環保效益,預計可新增綠電2.3萬億千瓦時,替代化石能源4.7億噸標準煤,年減排生活污水26億噸、二氧化碳11.83億噸。以上還只是發展智慧能源對長江經濟帶影響的保守估計,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關數字還會進一步增長。可以看到,智慧能源對技術的引領,對經濟的發展,對工業產業的提升,對國內大循環的促進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過程中,智慧能源也能扮演重要角色。如將能源互聯網和城市大腦結合起來,將會持續改進城市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商業網、政務網、民生網等網絡運行能力。基于智慧能源開發的城市和美麗鄉村,有望進一步縮小我國農村和城市的整體差距,解決農村現有的能源、制冷供暖、用水及環境等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目前,國家電投和遠景集團正在無錫合作打造一個綜合智慧城市,后續還將復制、推廣至南京、江蘇及長三角一帶,隨著網絡的不斷拓展和延伸,智慧能源網絡智能化水平將會越來越高、經濟性將會越來越好、生態友好性將會越來越強。同時,國家電投還在雄安新區、長三角等區域優選了一批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試點項目,擬不斷通過積累經驗和創新模式,培育出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智慧能源解決方案。
(四)建立和諧共生的生態能源體系
當前,全球能源格局和治理體系加快重塑,清潔低碳發展成為大勢所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能源政策正在從以能源供應、能源消費為主,轉向生態能源發展,其核心是以人為本,把人作為能源政策制定的核心,把提高生活質量、轉變生活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作為能源新戰略的目的,實現能源開發利用向低碳、零碳和負碳轉型。國家電投在這方面已經開展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在國內率先推廣了水風光互補、漁光農光互補、光伏治沙等技術,在解決光伏發電安全并網、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生態環保治理等問題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多能互補、智慧協同的能源生態發展道路。例如,國家電投在內蒙古、青海等地,通過光伏治沙正將寸草不生的沙漠變成綠洲,這是能源企業負碳排放的典型案例;在內蒙、延安等地,與植物工廠企業合作建設光伏+植物工廠,利用棄風、棄光在缺乏耕地資源的地方種植蔬菜水果以及牧區所缺牧草,在提高清潔能源消納、節約耕地資源的同時也為精準扶貧趟出了一條新路子。當然,方方面面工作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政府、用戶和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國家電投一直秉承著“合作共贏”的理念廣泛開展對外合作,積極打造與政府、相關企業互利共贏“朋友圈”,努力推動綜合智慧能源產業在全球的跨越式發展。
能源和智慧正在日趨融合、創造未來。未來中國必將誕生智慧能源領域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以及智慧能源BP。這些企業也必將以綜合智慧能源引領者的姿態領跑中國能源乃至全球能源未來的發展。
作者: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