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國家發改委及國家能源局正在就“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光伏、風電的新增規模進行研究,可以明確的是,新增規模將遠大于“十三五”期間。四季度以來,光伏頻頻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其中一個核心邏輯就是“十四五”期間光伏新增裝機占比有
12月10日,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國家發改委及國家能源局正在就“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光伏、風電的新增規模進行研究,可以明確的是,新增規模將遠大于“十三五”期間。
四季度以來,光伏頻頻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其中一個核心邏輯就是“十四五”期間光伏新增裝機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任育之的上述表態無疑給市場提供了更明確的預期。與此同時,A股光伏板塊應聲而漲,中來股份漲20%,陽光電源漲10.83%,上機數控、京運通等漲超6%。
“十四五”國內光伏有望年均增長70GW
除了對“十四五”的預期,任育之認為,光伏行業如何繼續以較快的速度持續擴大規模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組件產量同比分別上升32.3%、69%、15.7%。1-8月組件出口近50GW,超過去年同期的出口量。
任育之指出,面對碳中和的大目標,僅僅依靠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部門是無法實現的,需要調動各個部門甚至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有必要調動各級地方政府、光伏制造企業、光伏發電企業、電網公司還有傳統能源企業的積極性。
針對光伏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任育之也提出了相關建議。他認為,光伏行業最根本的是技術創新,同時依靠技術創新推動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只有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應用的市場才會不斷的增加,光伏應用的規模才能持續的擴大。”據其判斷,光伏發電仍有降本空間。
關于降本問題,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提到,2021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將全面進入平價時代,但目前,隨著總體成本的下降,非技術成本占比越來越高。其中,大概有15%的成本并非光伏企業自身能夠控制的,比如土地、稅收等,他呼吁加大非技術性成本的減負力度。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預測指出,在2019-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滿足99%的全球電力需求增量,從中期目標來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占比將達到95%,光伏、風電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中的占比將分別達到60%和30%。
記者注意到,王勃華還就“十四五”期間全球光伏應用市場做出情景預測,根據他的測算,保守情況下年均新增222GW,樂觀情況下,年均新增有望達到287GW。針對國內的情況,他認為,一般預計下,“十四五”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為70GW,樂觀預計下可達90GW。
回顧過去幾年國內的光伏新增裝機,幾經起落,2017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為53GW,2018年受“531新政”等因素影響降至44GW,2019年進一步下降到30GW左右,根據任育之的最新表態,今年的新增規模預計達到35GW,有望結束多年來的連續下降趨勢。
按照上述“十四五”預測規模,考慮五年的復合增速,國內光伏市場的增長前景將十分可期。王勃華還提供了一項數據,他預測說,2019-2030年,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約為11萬億,其中,光伏領域的年度平均投資將達到3180億美元,在所有電力來源中居首位。
光伏行業成長性凸顯
12月10日盤后數據顯示,多只光伏個股成交活躍。其中,隆基股份出現29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70元/股,較收盤價折價約5.53%,成交總額25.1億元。其中21筆買方為機構專用席位,合計成交23.59億元。同時,獲得北向資金凈買入逾3億元。
中來股份龍虎榜上也有多家實力營業部現身,買二為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買三為招商證券深圳深南東路營業部、買五為東莞證券北京分公司,三家營業部合計買入4805萬元,賣出208萬元,買入凈額4597萬元。不過,今日賣二為機構席位,凈賣出1744萬元。
方正證券在最新的投資策略中指出,隨著全球光伏平價上網進程的推進,光伏裝機正在由政策補貼驅動轉向經濟性驅動,光伏行業的周期性弱化,成長性凸顯;同時,隨著疫情影響消散、全球光伏投資熱情高漲,產業鏈龍頭產能擴張,行業需求提升中有望持續受益。
分環節來看,硅料明年幾無新增產能,需求強勁、供給有限,供需緊平衡格局有望延續,明年硅料價格有望維持較高水平;一體化企業補齊硅片產能,新進者產能逐步投放,盈利或有所理性回落,依靠大尺寸等產品升級,龍頭企業盈利韌性強;組件龍頭集中度則加速提升。
對于光伏行業而言,今年先后出現多晶硅料及光伏玻璃供不應求、價格快速上漲的情況,這使光伏上下游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為此,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也越來越多。
例如,通威股份與天合光能計劃合資建設4萬噸多晶硅、15GW拉棒、15GW切片以及15GW電池片產能;為保證多晶硅料穩定供應,隆基股份與亞洲硅業簽訂95億元長期采購協議;大全新能源也與上機數控簽署了為期3年的多晶硅供應協議。
記者注意到,王勃華特別提到光伏行業各環節集中度提升的情況,由此,光伏產業鏈供應體系也得已優化。他認為,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幾個原因,比如擴產單體規模擴大,擴產以頭部企業為主,擴產加速了技術升級,其中包括單晶滲透率提高,硅片向大尺寸發展等。
王勃華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的情況相比,各環節產量前十位的企業在國內產量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多晶硅由92%提升至99%,硅片由93%提升至94%,電池片由55%提升至75%,組件由64%提升至70%。
作者:劉燦邦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