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道 據印度Zee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道,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教育和生活標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在該指數推出30周年之際,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呼吁所有國家重新設計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于地球環境的破壞納入考量,并應對阻礙變化的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道 據印度Zee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道,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教育和生活標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在該指數推出30周年之際,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呼吁所有國家重新設計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于地球環境的破壞納入考量,并應對阻礙變化的權利和機遇不平等。
開發署表示,在加入新指標后,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為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和材料足跡而掉出了“高發展水平”的行列,但哥斯達黎加、摩爾多瓦和巴拿馬等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國家,排名都有30名以上的大幅提升。
《2020年人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挪威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愛爾蘭、瑞士、中國香港和冰島。印度、不丹(129位)、孟加拉國(133位)、尼泊爾(142位)和巴基斯坦(154位)屬于中等人類發展國家和地區。
報告說,從哥倫比亞到印度,有證據顯示金融安全和土地所有制能夠提高女性的安全并降低基于性別的暴力風險,顯而易見擁有土地可以賦予女性權利。
報告還進一步指出:柬埔寨、印度和泰國的本土兒童表現出更多營養不良的相關問題,比如發育不良和消瘦。
開發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表示:“報告顯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在避免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實現高度的人類發展……當前,人類對于地球所施加的影響力前所未有的強大,在新冠疫情、創紀錄高溫和不平等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利用這種影響力,重新定義何為發展和進步,讓碳足跡和消費足跡的成本不再被掩蓋……這將是人類發展新的前沿。”
作者: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