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媒體日前援引該國官方人士的消息稱,沙特政府將從2024年開始,停止與區域總部設在沙特以外國家的公司、機構或主權基金等簽署合同。也就是說,3年后,除非把公司的地區總部遷移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否則沙特政府不會再與相關外企和機構等做生意。雖然這一新規目前僅限于同沙特政府打交道的外國公司,但它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對
沙特阿拉伯媒體日前援引該國官方人士的消息稱,沙特政府將從2024年開始,停止與區域總部設在沙特以外國家的公司、機構或主權基金等簽署合同。也就是說,3年后,除非把公司的地區總部遷移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否則沙特政府不會再與相關外企和機構等做生意。雖然這一新規目前僅限于同沙特政府打交道的外國公司,但它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對中國公司而言則既有困難也有機遇。
中東媒體稱,隨著地區競爭的不斷升溫,尤其是海灣國家互不相讓地爭奪地區經濟主導影響力,沙特加大了對跨國公司的壓力。其目的一是擴大自身作為地區“龍頭老大”的地位和作用;二是通過鼓勵跨國企業“落戶”沙特,提高支付效率,確保政府采購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堵住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漏洞和風險;三是借此獲取更多投資,擴大就業,助力經濟增長。沙特財政大臣穆罕默德·賈丹直言不諱地表示,新規意在提高沙特在區域總部方面的“占有率”以及為沙特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同時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外來投資,使其石油主導經濟朝多元化發展。
早在2000年,沙特就正式成立了投資總局。2016年4月,沙特官方公布“沙特2030愿景”計劃,并在序言中強調,該愿景的三大支柱分別是“身為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心臟、成為全球投資的動力源及發展為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全球樞紐”。其中,成為全球投資的動力源排名第二,可見沙特對吸引外資的重視程度。
2020年11月,沙特投資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宣布,該國將在2021年建立專門針對多個領域的經濟特區。他說:“我們擁有中東最大的市場,不僅可以進入海灣國家,而且可以進入更大的中東和非洲。”除了吸引更高投資額外,沙特還將關注“質的增長”,包括云計算、可再生能源、旅游、文化、娛樂和物流等領域。法利赫還透露,沙特將在新年啟動新的公私合營體系,建立新的投資體系,推出財政和非財政激勵措施,提升法律確定性。今年1月28日,在沙特舉行的以“新經濟復興”為主題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上,沙特王儲薩勒曼表示,沙特將公布一項利雅得新發展計劃,將該國首都打造成世界十大城市經濟體之一。
沙特是阿拉伯海灣合作委員會6個成員國之一,也是政治和經濟塊頭最大的一個。但與沙特經濟大體量不匹配的是,在該國設立總部的外國公司并不如阿聯酋等國多。美國CNBC報道稱,在阿聯酋,建立公司已經變得像點餐一樣簡單。過去30年,阿聯酋吸引了大約140家大公司的總部,遠遠超過任何其他中東國家。在西方媒體看來,阿聯酋的迪拜更為自由,這個擁有100萬公民和900萬外籍人士的酋長國解除了對未婚夫婦同居的禁令,放松了對飲酒的限制,提供了長期居留權,阿聯酋與以色列也達成了一項關系正常化協議。這些都是利雅得沒有的。
沙特有關外國公司的新政策,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利弊共存。最大的挑戰恐怕就是需要對現有公司布點進行重置。《環球時報》記者在阿聯酋采訪時發現,那里中國公司隨處可見,而在沙特則鳳毛麟角。許多總部設在迪拜的公司,也與沙特有生意往來。但按照沙特的新規,如果要賺該國政府的錢,公司就必須得搬。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些公司的廠房、設備等動起來比較麻煩,已經建立長期合同關系、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外籍勞工也得舍棄。同時,沙特物價較高,稅收等政策也需要一個磨合和調試的過程。
但另一方面,與沙特做生意,確實也賺得多。據統計,中東和北非地區擁有大約346家國際公司的地區總部,這些公司從沙特市場獲得的收入和利潤占其區域總銷售額的40%至80%。這是因為沙特底子厚、實力強、出手闊綽,比阿聯酋要豪橫得多。在沙特,薪酬待遇也比阿聯酋要好許多。沙特王儲薩勒曼日前強調說,沙特將在未來10年提供價值6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新項目投資將占據一半。無疑,這是一塊“大蛋糕”,對中國企業同樣具有誘惑力。▲
作者:黃培昭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