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對國際社會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這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最大的共識,中國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基于我國化石能源現狀,該如何走好碳達峰、碳中和之路?當前的重點在于減少化石能源利用的碳排放。這需要全社會貫徹新發
近期,我國對國際社會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這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最大的共識,中國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基于我國化石能源現狀,該如何走好碳達峰、碳中和之路?當前的重點在于減少化石能源利用的碳排放。這需要全社會貫徹新發展理念,調動各行各業的積極性。能源行業需要創新思路,用全新的系統思維迎接挑戰,在化石能源利用上從以下六方面發力。
一是盡可能少用化石能源。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全球共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增量中比重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減少能源消費就是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就是減碳。節約下來的能源是第一清潔低碳經濟能源。當前,推進節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過去,我們經常提抓好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現在,我們還需要強調抓好系統節能和文化節能,需要打通能源系統內的“圍墻”,將多能互補、梯級利用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需要形成節能文化氛圍,依靠每個人的自發行為千方百計地做好節能工作。
二是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全國燃煤電廠的平均度電煤耗如果降到289克標準煤,可以節約4億多噸煤炭;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的能耗如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以節約4億多噸煤炭;燃煤工業鍋爐如果用高效、低排放的煤粉爐替代,熱效率由65%升至90%,可以節約1億多噸煤炭;居民和服務業燃煤鍋爐如果用熱效率為70%的新型爐灶,可節約2億多噸煤炭。潛力非常可觀。
三是發展相對減碳技術。據有關研究,從甲醇和汽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對比來看,1噸汽油的碳排放量是3.74億噸,等熱值煤制甲醇的碳排放量為3.38億噸。甲醇勝在燃燒過程碳排放較低,而且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性甲醇則可以任意比例和現有的燃油系統混合,不需要對車輛進行改造,其碳排放比甲醇減少11.7%〜23.2%。
四是減少化石能源作為燃料利用的路徑。電能可以替代熱力,也可以替代交通動力,幾乎可以替代所有燃料。隨著技術進步,電能替代會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廣泛。同時,電能可以由可再生能源生產,減碳潛力非常可觀。
五是拓展化石能源作為原料利用的路徑。要通過技術進步拓展減碳新途徑,把二氧化碳固化到原料、材料、產品中去。最終,化石能源將由燃料利用過渡到原料利用、材料利用,用于生產更多的高科技含量的化工產品。
六是研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新路徑。可以集中利用化石能源、集中捕集二氧化碳,再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分解水制成的氫合成甲醇等燃料化工產品,使二氧化碳利用循環起來,進而發展碳循環利用產業。
總之,科技決定化石能源的未來,科技重塑未來的化石能源。通過科技進步,將能源生產、消費、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讓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之路走得又好又快。
(作者系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
作者: 來源:能源評論
責任編輯:jianping